一、选择题
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朴素唯物主义
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B )
A.客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时间和空间是( B )
A.物质的内在形式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5.“机事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B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广延性 D.时间的重复性
6.“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抽象的概念”这段话说明时间和空间是(B )
A.人脑中主观产生的概念 B.物质的存在形式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与感觉相近的反映特性,这是一种(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8.科学证明,人脑是思维的( A )
A.器官 B.产物 C.源泉 D.对象Www.KaO8.CC
9.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 )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社会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10.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关系的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D )
A.电脑的发展会大大超过人脑 B.电脑的发展会产生意识
C.电脑的发展完全取代人脑 D.电脑与人脑有着本质的区别
11.规律是( A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偶然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表面的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非本质的联系
1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D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物质性原理
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5.一元论就是( A )
A.认为世界本原只有一个 B.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16.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D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7.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B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8.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D )
A.客观性 B.可知性 C.稳定性 D.运动
19.静止是( B )
A.运动的一般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C.绝对不动,永远不变 D.与运动无关的稳定状态
20.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种观点是( C )
A.相对主义的 B.形而上学的 C.辩证唯物主义的 D.唯心主义的
考吧网推荐阅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