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十章核心考点精讲:课外活动
07-19
0

第十章 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含义: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2.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3.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4.课外活动的内容: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即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5.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课外活动是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具有普及性质的 活动。它包括:①报告和讲座;②各种集会;③各种比赛;④参观、访问、调 查、旅行;⑤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学科小组、技术 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课外进行单独活动的形式。它往往与小组或群众 性活动相结合,由小组或班级分配己任务,根据个人的兴趣、才能,个别单独 地进行。
  个人活动是课外活动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特点,是课外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根据活动场地,可分为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校外活动;根据活动机能,可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训练性活动。
  6.课外活动的指导
  (1)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
  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
  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第五,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推荐阅读:

小学综合素质各个章节复习资料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预测试卷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冲刺试卷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大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四章教育... 教育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四章教育目的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章考点...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章考点预测: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一章考...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一章考点预测:班级管理
中学教育学第四章核心考点精讲:... 中学教育学第四章核心考点精讲:教育目的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章考点...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十章考点预测:中学德育概述
中学教育学第十章核心考点精讲:... 中学教育学第十章核心考点精讲:班级管理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七章考点... 河南省教师资格教育学第七章考点预测:学生与教师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试各章节重点提示
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核心考点精讲:... 中学教育学第六章核心考点精讲:课程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核心考点精讲:... 中学教育学第七章核心考点精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