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了解2014年证券从业考试相关的复习重点,证券从业考试网特地整理了2014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的相关辅导的资料,希望对大家在复习2014年证券从业考试中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9) 在财政收支平衡的条件下,财政支出的总量并不能扩大和缩小总需求。但财政支出的结构会改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结构。经常性支出的扩大可以扩大消费需求,其中既有个人消费需求,也有公共物品的消费需求。资本性支出的扩大则扩大投资需求。——在需求结构调整时,适当的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就能很显著地产生效应。
(10) 赤字或结余: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为赤字(差值为负时)或结余(差值为正时)。核算财政收支总额主要是为了进行财政收支状况的对比。
(11) 财政发生赤字时有2种弥补方式:一是通过举债即发行国债来弥补;二是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弥补。(发行国债对国内总需求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财政向银行借款弥补赤字,如果银行不因此而增发货币,只是把本来就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借给财政使用,那么财政赤字同样不会使需求总量增加。这是由债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只有在银行因为财政的借款而增加货币发行量时,财政赤字才会扩大国内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应当和货币政策相互结合使用。
13、 可以说,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可以暂时改变证券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走势。
14、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经济效益;(2)居民收入水平;(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4)资金成本。
15、 滞胀: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
16、 GDP与证券价格的关系:
GDP走势 |
证券价格走势 |
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 |
上涨 |
高通胀下的GDP增长 |
下跌 |
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 |
平稳渐升 |
转折性的GDP变动 |
上涨 |
17、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
(1)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在一定时期,当其他社会需求总量不变时,财政赤字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财政采用结余政策和压缩财政支出具有缩小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国家预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
(2)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它既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3)国债:国债是国家按照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政府还可以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
(4)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我国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外贸补贴等。
(5)财政管理体制:是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管理权限和财力划分的一种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财力分配。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财政将集中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按一定的标准拨付给地方财政的一项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纵向不平衡,调节地区间财力横向不平衡。
18、 财政政策的种类:扩张性、紧缩性、中性财政政策。
19、 积极财政政策(具体政策效应详见P82-83):(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2)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3)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4)增加财政补贴。——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与上述情况相反。
20、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21、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调控,其调控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 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 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4) 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2、 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23、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1)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2)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24、 一般性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经常采用的3大政策工具:
(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于货币乘数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显。人们通常认为这一政策工具效果过于猛烈,它的调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因此,一般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持谨慎态度。
(2)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所做的政策的规定。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再贴现率的确定、再贴现的资格条件。再贴现率主要着眼于“短期”政策效应。中央银行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则着眼于“长期”的政策效用,以发挥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变资金流向。
(3)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25、 选择性政策工具有2类: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
(1) 直接信用控制: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具体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额与信用配额、信用条件限制、规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2) 间接信用指导: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26、 货币政策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通常,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货币政策。
(1) 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2) 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有: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