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习题(第4章):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
05-12
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界定,【C】以上即为老年人。
A.55岁
B.65岁
C.60岁
D.70岁
【答案解析】: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界定,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我国法律关于老年人界定的考查。60岁以上为老年人。
2.“老有所为”体现的是老年人具有【C】。
A.婚姻家庭权
B.获得社会保障权利
C.参与社会发展权
D.获得劳动报酬权
【答案解析】:参与社会发展是“老有所为”目标的具体体现。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的考查。为了确保老年人能够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老有所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专门列出一章,即第四章“参与社会发展”,来规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
3.农村村民张某,父母在其16岁那年出车祸死亡,留有年幼妹妹,后由其一个人抚养妹妹长大,现张某68岁,有一智力障碍的儿子,张某因患病半身不遂,无人赡养,下列说法恰当的是【A】。
A.张某应由其妹妹负责赡养
B.张某应享有五保户待遇
C.张某应由其儿子负责赡养
D.张某自身负责赡养费用
【答案解析】:张某的儿子有智力障碍,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张某抚养长大的妹妹有义务赡养张某。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享有家庭赡养与扶养权利的考查。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包括老年人的配偶和由其抚养长大的弟、妹。
4.张明出生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父母坚持供其读完研究生,后张明进入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收入颇丰,此时,父母均已步入花甲之年,不能再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张明接父母到城里一起居住,那么张明的父母享受到的权益是【B】。
A.生活保障权
B.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C.财产所有权
D.社会保障的权利
【答案解析】:张明父母享受儿子的照顾属于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享有家庭赡养与扶养权利的考查。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是指老年人有从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那里获得赡养扶助的权利。
5.赵某已经70岁,家住农村,无劳动能力,且儿女双亡,根据有关规定他可以要求政府提供五保供养,这体现了他享有【C】。
A.财产所有权
B.医疗保障权
C.社会救助权
D.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答案解析】:赵某如今70岁,已经没有劳动能力,而且无儿无女,可以成为五保供养的对象,这体现了他享有社会救助的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生活保障权中的社会救助的考查。社会救助权表现在:除养老保险外,老年人还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张某年近40才娶到妻子,其母已经66岁,身体状况不好,张某娶妻之后把老母从新房搬到年久失修的老屋。张某行为侵犯了老人的【D】。
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B.社会保障权
C.生活保障权
D.居住权
【答案解析】:张某行为侵犯了老人的居住权。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到条件低劣的房屋。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居住权的考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居住权是指老年人有权居住在条件良好的房屋及拥有自有住房或承租住房的权利。老年人的居住权包括:(1)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到条件低劣的房屋;(2)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3)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7.中小学要把【C】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
A.扶老、养老
B.助老、养老
C.敬老、养老、助老
D.敬老、助老
【答案解析】:中小学要把敬老、养老、助老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方法的考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尊老的道德教育这属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般方法。
8.社区王大爷自老伴去世后一直单身,后在一次老年人戏曲票友活动中遇到志趣相投的李大妈,李大妈也是单身,二人后来决定元旦结婚。但遭到双方儿女的强烈反对,双方儿女侵害了两位老年人的【C】。
A.财产所有权
B.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
C.婚姻自由权
D.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答案解析】:双方儿女的行为,干涉了两位老人的婚姻自由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婚姻自由权的考查。婚姻自由权是指老年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和处理婚姻问题的权利。虽然老年人在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时最好与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协商,但这种协商并不能限制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权利。[page]
9.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在继承公、婆财产时应作为【A】顺序继承人。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答案解析】:丧偶妇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在继承公、婆财产时应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财产权利的考查。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其中包括: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丧偶儿媳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公、婆的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其继承权不受子女代位继承的影响。
10.妇女肖像权受法律保护,这属于保护妇女的【B】。
A.财产权
B.人身权利
C.婚姻家庭权利
D.政治权利
【答案解析】:妇女肖像权受法律保护,属于保护妇女的人身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人身权利的考查。妇女的人身权利是指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人身权利。具体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和人格权等权利。
11.不属于妇女所享有的婚姻家庭权利的是【D】。
A.婚姻自由权
B.生育权
C.子女监护权
D.文化教育权
【答案解析】:D选项文化教育权不属于妇女所享有的婚姻家庭权范畴。文化教育权是指妇女在文化教育扣科学研究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婚姻家庭权利的考查。具体包括:婚姻自由权、生育权、财产权、子女监护权。
12.在农村,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这主要是保护了妇女的【C】。
A. 劳动权利
B.政治权利
C.财产权利
D.婚姻家庭权利
【答案解析】:在农村,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这主要是保护了妇女的财产权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财产权利的考查。《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在农村,妇女在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
13. 通过严打拐卖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属于【C】。
A.立法保护
B.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C.司法和执法保护
D.法律服务和援助
【答案解析】:通过严打拐卖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属于司法和执法保护。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的考查。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加强司法和执法保护,有效预防、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强奸、拐卖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提高结案率。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严厉打击嫖娼卖淫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14.某中学初一年级组织学生到游泳馆游泳活动,由三名老师带队,有一位同学因水温问题发生抽搐状况,老师立即把该同学送往医院,这体现了学校保护中老师应当【B】。
A.对未成年人关爱和尊重
B.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和安全
C. 开展未成年人成长教育
D.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
【答案解析】:学校保护要求学校应当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和安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情况,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内容的考查。属于理解记忆型考点。
Ji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是【B】。
A.发展权
B.生存权
C.参与权
D.受保护权
【答案解析】: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考查。《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其中生存权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
16.某市开发区第一小学利用儿童节通过和当地报社、电台合作开展广泛宣传,号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帮助孤儿。这体现了【A】。
A.媒体职责
B.群团组织职责
C.社会力量参与
D.民间力量参与
【答案解析】:《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孤儿救助工作。其中,媒体的职责是:利用“六一”儿童节、“助残日”和专项慈善活动等时机,广泛开展宣传,号召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帮助孤儿,为孤儿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媒体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责。《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其中生存权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
17.我国各级政府的孤儿安置工作应根据【A】进行。
A.有利于孤儿成长的原则
B.孤儿亲属的意愿
C.孤儿的主观意愿
D.现实条件
【答案解析】:我国各级政府的孤儿安置工作应根据有利于孤儿成长的原则进行。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孤儿安置的原则。为了使每一个孤儿都能健康成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民政部等15个部门于2006年3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应当按照有利于孤儿成长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妥善做好孤儿安置工作。[page]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老年人享有的婚姻家庭权包括【ABCE】。
A.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
B.居住权
C.婚姻自由权
D.医疗保障权
E.继承权
【答案解析】:老年人享有的婚姻家庭权包括享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居住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中婚姻家庭权的考查。其中D选项属于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
2.老年人有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具体包括【ACDE】。
A-生活保障权
B.婚姻自由权
C.医疗保障权
D.文化教育权
E.社会服务权
【答案解析】:B项属于老年人婚姻家庭权的内容,所以排除。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权利内容的考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章“社会保障”,对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作出规定,确立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权、医疗保障权、文化教育权、社会服务权等权利。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化工作的决定》从宏观角度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盎提出的一般性方法,包括【ABCD】
A.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B.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
C.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
D.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尊老的道德教育
E.司法保护
【答案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化工作的决定》从宏观角度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出了四种一般性方法,包括:(1)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3)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4)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尊老的道德教育。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权利内容的考查。E项属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方法,除了司法保护外,还有行政保护和社会保护。
4.“三无”老人是指老人【ABD】。
A.无劳动能力
B.无生活来源
C.无生活自理能力
D.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
E.无固定职业
【答案解析】:除养老保险外,老年人还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物质帮助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即“三无”老人。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三无”老人范围的考查。属于识记考点。
5.周某现年76岁,老伴去世多年,无生活来源,有一套住房,现自己居住,从2008年开始,其子不断对其进行辱骂和殴打,在其生病期间,也不送其去医院救治,这都主要是为了要回老人住房,以便对外出租,另外在2009年4月,周某的儿子还反对周某与李女士结婚,则本案中周某的儿子侵犯了老年人的【ABDE】。
A.财产所有权
B.婚姻自由权
C.社会救助权
D.住房权
E.医疗保障权
【答案解析】:本案例中,周某的儿子侵犯了周某的财产所有权、住房权、医疗保障权和婚姻自由权。
【命题点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人的住房权、财产所有权、健康权和婚姻自由权等分别作出了相应的规定:(1)住房权是指老年人有权居住在条件良好的房屋及拥有自有住房或承租住房的权利;(2)财产所有权是指老年人作为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3)医疗保障权是指老年人除有从家庭成员那里获得医疗照顾的权利外,也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医疗照顾的权利。案例中周某的儿子因为房屋问题向周某施暴,严重侵犯了老年人的住房权、财产所有权和医疗保障权;(4)婚姻自由权是指老年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和处理婚姻问题的权利。
6.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的法律保护包括【ABCD】。
A.立法保护
B.司法和执法保护
C.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D.法律服务和援助
E.工会保护
【答案解析】: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中法律保护包括:(1)立法保护;(2)司法和执法保护;(3)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4)法律服务和援助。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中法律保护的考查。妇联、工会、共青团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属于社会保护。
7.2007年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ABCE】。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保护权
D.选举权
E.参与权
【答案解析】:D项属于政治权力,在我国未成年人不享有选举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妇女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中法律保护的考查。生存权是指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和存在的权利。发展权指享有足以促进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权利。受保护权指未成年人依法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利权、环境友好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残疾人合法权益内容的考查,属于识记的知识点。
8.保障未成人合法权益的方法中,家庭保护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
A.监护与抚养
B.教育与培养
C.关爱与引导
D.民主与尊重
E.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
【答案解析】:E选项属于社会保护的内容。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内容的考查。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主要包括:(1)监护和抚养;(2)关爱与引导;(3)教育与培养;(4)民主与尊重。
9.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A.环境友好权
B.康复权
C.社会福利权
D.社区服务权
E.劳动权
【答案解析】: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环境友好权。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残疾让人合法权益内容的考察,属于识记的知识点。
10.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的方法有【ACD】。
A.工读学校矫治
B.开除学籍
C.社会包容
D.司法矫治
E.学校通报批评
【答案解析】: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矫治的方法有:(1)工读学校矫治;(2)司法矫治;(3)社会包容。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的考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具体矫治方法有:(1)工读学校矫治;(2)司法矫治;(3)社会包容。
11.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CDE】。
A.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B.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开审理和报道,以警示他人
C.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D.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E.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答案解析】: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具体措施包括:(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2)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3)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4)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的考查。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和报道。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12.残疾人包括【ACDE】的人。
A.听力残疾
B.心理残疾
C.肢体残疾
D.言语残疾
E.智力残疾
【答案解析】: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它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残疾人范围的考查。属于识记考点。
13.残疾人享有的环境友好权包括【 BCDE】。
A.社会救助
B.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C.信息交流无障碍
D.公共服务无障碍
E.政治参与无障碍
【答案解析】:残疾人享有的环境友好权包括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信息交流无障碍、公共服务无障碍和政治参与无障碍。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残疾人享有的环境友好权的考查。社会救助属于残疾人社会福利权的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 201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模拟题三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押题卷一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工作实务》练习题一
2011社会工作者考试:《法规... 2011社会工作者考试:《法规与政策》模拟题及答案10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工作实务》练习题五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 2011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押题卷二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 2015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名师押题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