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审计师考试《宏观经济学基础》辅导讲义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08-07
0

考情分析:
本章分值一般在2-5分之间,以单选题和多选题出现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了解)
(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了解)
①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②1936年,英国的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黍为《通论》),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史称“凯恩斯革命”。
③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严重的“滞胀”局面,即经济增长停滞,存在大量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不断的争论,由此使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80-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的。(树木与森林)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如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A、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B、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C、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可以调节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即完全靠“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但是,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
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几种情况。
(一)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对应:竞争性与排他性)
1、定义: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2、特点: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
3、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
【补充例题•多选题】
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的有(ABD)
A.国防 
B.道路 
C.汽车 
D.广播电视 
E.家庭电视机
【答案解析】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汽车和家庭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因此不属于公共物品。
【补充例题•多选题】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的特点有(CD)
A.非排他性
B.非竞争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答案解析】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私人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公共物品在消费上不具有竞争性与排他性。
(二)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①私人成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
②社会成本—不仅包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由这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应【私人成本+外部效应(对其他主体的影响)】
③外在效应: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分类

定义

影响

举例

外部经济

①生产的外部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舍己为人)

企业培训雇员

②消费的外部经济

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家庭对环境绿化

外部不经济

①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利已主义)

企业排放污水

②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吸烟

【补充例题•多选题】(2009年)
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AD)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答案解析】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page]
2.外部不经济与政府干预
外部不经济会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对此,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来纠正,以优化资源配置。具体政策措施:有4个:
(1)征税和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政府应该征税,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补贴。(好事奖、坏事罚)
(2)企业合并。
(3)明确产权。
(4)政府直接管制(2011年新增):如污染严重的企业可以直接关停并转。
【补充例题•多选题】
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AB)
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向选择
【答案解析】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的干预措施有征税和企业合并,反托拉斯法和价格控制是针对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措施,逆向选择是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不完全竞争
1.含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至少存在一个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如奶制品
2.不全竞争主要表现—市场垄断。
3.对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垄断)的干预方式共有5个方面:
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
以下主要介绍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
(1)政府管制:分为两类:
①经济管制,主要指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
②社会管制,这类管制是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2)反托拉斯法
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可以限制垄断、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违法者要受到警告、罚款,被要求改组公司或被判刑。
【补充例题•多选题】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ABE)
A.政府管制
B.价格控制
C.实行企业合并
D.规定财产权
E.实施反垄断法
【答案解析】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具体措施是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包括了价格控制,反托拉斯法又称反垄断法。
(四)不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一分钱一分货,降价认为质量不好)
2.道德风险: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
损人利已,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
此外,宏观经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秩序失范等都会造成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低效,也需要由政府进行干预。
【补充例题•单选题】(2009年)
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商品降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商品质量下降从而减少购买,这种现象称作(B)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答案解析】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
【补充例题•多选题】(2008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情况主要包括(ABCD)
A.公共物品
B.外部性
C.不完全竞争
D.不完全信息
E.完全竞争
【答案解析】市场失灵包括四种情况分别是: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
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了解)
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3年审计师考试《法律》重... 2013年审计师考试《法律》重点考点精讲及练习:票据法和证券法
审计师考试国内现状剖析 审计师考试国内现状剖析
2013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 2013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预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审计师考试专业级别划分 审计师考试专业级别划分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 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及其评价方法
2013年审计师考试《法律》重... 2013年审计师考试《法律》重点考点精讲及练习:公司法
2013审计师考试《企业财务会... 2013审计师考试《企业财务会计》知识辅导:长期股权投资
审计师考试报考指南:考试简介 审计师考试报考指南:考试简介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审计建议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审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