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
(1) 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2) 系统:包括一切物理上明显的物体,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实体。
(3) 协议:用来决定有关实体之间某种相互都能接受的一些规则的集合。
包括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以及信号电平)、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4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4.1 OSI模型的基本层次概念
a. 物理层
①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② 有关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b. 数据链路层
① 在网络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
② 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c. 网络层
① 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② 根据传输层的要求来选择服务技术;
③ 向传输层报告未恢复的差错。
d. 传输层
① 提供建立、维护、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
② 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
③ 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e. 会话层
① 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
② 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
f. 表示层
① 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
② 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g. 应用层
① 提供OSI用户服务。
1.4.2局域网与OSI模型的对应的层次功能
(1) 在LAN中数据链路层可分为哪两层?
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2)LAN的层次功能详解:*
① 物理层和OSI的物理层一样,主要处理在物理链路上的传递非结构化的比特流,建立、维持、撤销物理链路,处理机械的、电器的和规程的特性。
② 介质访问控制层主要功能是控制对传输介质的访问,不同类型的LAN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法;
③ 逻辑链路控制层可提供两种控制类:一种是无连接的服务,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