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奴隶社会是以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为基础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生产中微不足遭,进入流通中的商品数量很少。同时,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使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一是奴隶;二是奴隶主阶级所追求的奢侈品,如宝石、装饰品、各种织物、香料等,当时欧洲希腊的雅典是奴隶贩卖的中心之一。在奴隶社会,对外贸易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初期,封建地租采取劳役和实物形式,进人流通领域的商品不多。到封建社会中期,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封建地租由劳役和实物形式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长。
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西方国家以呢绒、酒等换取东方国家的丝绸、香料和珠宝等。
【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
(一)对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资本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在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外贸易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资本与市场。
从提供劳动力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在初期都以不同方式从直接生产者农民手中夺去生产资料——土地,把农民变为除出卖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工人。这种剥夺过程往往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例如,英国在15世纪前后所发生的“圈地”、“清地”运动,耕地被改建成牧场,生产羊毛,其重要原因便是因为羊毛与毛织品是当时英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国外销路旺盛,价格上涨,生产羊毛可以比生产粮食取得更大的利润。另外,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与货币交换的发展,使其他小生产者,如手工业者发生两极分化。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日渐破产,被迫成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劳动力。
对外贸易提供了货币资本,欧洲商业资产阶级通过对外贸易和其他卑劣手段,在l6世纪到18世纪,从世界各地运回的黄金达2.00吨,白银l2000吨,其中大部分在欧洲转化为货币资本。此外,对外贸易还开辟了市场,欧洲殖民主义者在16世纪到18世纪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商业战争,占领旧世界,征服新市场,不仅扩大了殖民经济,而且扩大了市场。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都卷入到世界市场中来,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又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
应该指出,对外贸易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的作用,只是就它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言,绝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决定因素。因为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只能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作为对外贸易,是通过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发生作用的。
(二)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又决定着资本主义国家必须有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能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这个绝对规律制约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1.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资本家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降低了资本家用于不变资本的费用,同时,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使可变资本转化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这种必要生活资料的内容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不同。
(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规模经济利益。通过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使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3)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4)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率。
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国外市场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需要国外市场。
列宁提出了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国外市场的三个论断:“第一,资本主义只是广阔发展的、超出国家界限的商品流通的结果。因此。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能设想的,而且的确没有这样的国家。第二。……彼此互为‘市场’的各种工业部门,不是均衡地发展着,而是互相超越着,因此较为发达的工业就需要国外市场……第三,……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是生产方式的经常改造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因为国家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已被商品流通所破坏,所以每个资本主义工业部门
的自然趋向使它需要‘寻求’国外市场。”
3.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对外贸易对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部类的平衡,各部门间的产品
价值实现和实物形态补偿起着重要作用。
(1)对外贸易与社会两大部类的平衡。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部类经常处于不平衡发展的状态,资本主义国家往往通过对外贸易出口(或进口)过剩(或不足)的第一部类社会产品,进口(或出口)不足(或过剩)的消费资料,以解决两大部类的不平衡发展。
(2)对外贸易与产品的实现。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对外贸易在解决和缓和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这表现在:①对外贸易扩大市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实现问题;②对外贸易有助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实物形态的补偿;③对外贸易有助于转嫁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
4.对外贸易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对外贸易刺激着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会迫使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以打败竞争对手。
(2)对外贸易给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国际贸易,普及了科学技术,带动了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国际分工可使贸易参加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取得经济效益。
5.对外贸易部门可以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整个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互为市场。对外贸易部门的扩大对其余经济部门产生后连锁的和前连锁的效应。所谓后连锁是指由别的部门来供应本部门在生产中所投人的要素。所谓前连锁是指以其产品供应别的部门的需要。后连锁和前连锁的效应表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一个国家出口部门越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部门的带动作用越大。
(三)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中起了重要作用。
1.对外贸易使资本主义商品形式的生产具有普遍的、世界的性质
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货币变成了世界货币并使其职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黄金白银除去作为一般购买手段之外,还被用来作为国际支付、国际清算和国际信用的手段。这样,它又推动了国际交换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黄金白银变成世界货币,产生了形成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世界价格的形成,表示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展到世界市场,为比较各国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条件建立了基础,促进了世界生产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范畴(商品、货币、信用)的全面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规律发挥作用开辟了场所,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且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2.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同时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通过对外贸易,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原来还处于原始的或自然经济的国家和民族,被卷入到国际商品交换的领域中,并且日益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