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08-09
0

 

2010国考《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铃声仿佛已传入耳际,广大考生在进行最后的冲刺——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总结。在此,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柏友杨老师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的命题趋势入手,解读了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备考策略及解题注意事项。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命题趋势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资料分析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历年资料分析的题目的分值均在0.8分以上,试题稳定保持在4道题,总题数达到20题。资料分析的分数在整个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占不小的分量。下表是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柏友杨老师对近十年公务员考试中资料分析试题各类命题材料的统计。

  文字型材料 图形材料 表格型材料 综合性材料 合计
多语段 单语段 饼状图 柱状图 趋势图 网状图 混合图
2000 0 1 0 0 0 1 0 2 0 4
2001 0 1 0 0 1 0 0 1 1 4
2002A 0 1 0 0 1 0 0 1 0 3
2002B 0 1 0 0 0 0 0 2 0 3
2003A 0 1 1 0 0 0 1 1 0 4
2003B 1 0 1 0 0 0 0 2 0 4
2004A 1 1 0 0 0 0 1 2 0 4
2004B 0 0 0 1 0 0 0 0 2 4
2005一 0 1 0 1 0 0 0 2 1 4
2005二 1 1 1 0 0 0 0 1 0 4
2006一 0 1 0 1 0 0 0 2 0 4
2006二 0 0 0 1 0 0 0 2 0 4
2007 2 0 1 0 0 0 0 1 0 4
2008 0 0 0 1 0 0 0 2 1 4
2009 0 0 0 0 0 0 0 1 3 4
合计 5 9 4 5 2 1 2 22 8 58
       14                    14      

  提示:通过上表可知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文字型材料占10年国考的24.1%;图形型材料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24.1%;表格型材料居多,为38%;综合型材料较少,为13.8%。但是从各题型的命题趋势来看,文字型单独考的情况在近两年不多,在最近数年图形型材料单独命题的情况也非常少,而以综合型、表格型命题的试题较多。表格型试题每年都是1、2题出现。综合型题逐渐成为考试的热点,这种题型包括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等,题目难度逐年加大,着重考查应试者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

  由此,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题依旧设置4个材料、20道左右试题的可能性比较大。材料的类型不会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资料或统计图、统计表资料,很可能采用混合的材料形式,即在一篇材料中文字与图表并存。在此基础上,试题难度在整体上也将有所提升。

  二、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备考指导

  关于如何备考资料分析模块,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对基本概念全面的理解和基本的把握:全面准确的把握诸如增量、增速、翻番等基础术语,并且熟知这些术语的计算过程。

  第二,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概要和速算方法:对基本的速算方法如估算、直除、放缩、化同、插值等运用达到熟练的程度,对差分等高级的速算法也要非常熟练。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对资料分析的运算速度。

  第三,学会看图形和图标:准备把握每种题型所表达的意图,以及数据的分布结构;学会迅速寻找题目中所需的数据,并能准确定位数据;能熟练运用在资料分析中的各种工具,这样就能大大减小计算带来的难度,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三、解答资料分析注意事项

  解答资料分析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阅读整个材料,读懂图表和文字,把握资料的主题。资料分析题的信息是以表、图和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反映的,如果考生看不懂资料,就会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答题的正确率更无从谈起。

  (2) 考生在阅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目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和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重复阅读材料的时间,以节省有限的宝贵时间。

  (3) 适时采用“排除法”。有些题在四个选项中有一到两个选项是迷惑性不强而极易排除的,这样考生就可以集中精力分析剩下的选项,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好方法。

  (4) 注意统计表中的统计单位。有些统计单位前后不一致,且出题人有意在此处做文章。如果考生不够细心的话,很可能原本会解答的题也会丢失分数。

  (5) 分析资料信息要小心、仔细。无论阅读统计图表、文字资料,还是参照选项进行分析,考生都要小心仔细,否则很容易出现在密密麻麻的资料中混淆的情况,从而导致答题失误。

  下面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结合例题来具体谈谈解资料分析题的方法。

  【例】2009年材料二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业地区构成          
乡外县内 19.2 29.9 13.5 15.2 26.9
县外市内 13.8 18.4 9.9 12.4 31.5
市外省内 17.7 33.1 9.0 12.8 24.2
省外 49.3 18.6 67.6 59.6 17.4
外出从业劳动力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2.8 2.5 2.2 3.6 4.2
第二产业 56.7 55.8 57.1 58.4 44.3
第三产业 40.5 41.7 40.7 38.0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 31-40岁占29.5%;41-50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5;初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126.全国农村外出从业的女性劳动力约有多少万人?()

  A.4744 B.5397 C.9901 D.13178

  127.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A.41.6 B.42.5 C.51.5 D.52.4

  128.假设不同性别劳动力会在三大产业间均匀分布,则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约有多少万人? ()

  A.3416 B.3736 C.4342 D.4782

  129.关于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的描述,无法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外出劳动力大多从事第二产业

  B.各地区的劳动力流向主要取决于本地的生活习惯

  C.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大部分会留在省内

  D.不同地区劳动力对从业地区选择的倾向性差异很大

  130.关于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的描述,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超过7500万男性劳动力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B.东北地区劳动力对从业地的选择差异最小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部分流向东部和东北地区

  D.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序仅占1.3%,说明高学历的劳动力多数都在家从业

  答案及解析:

  126.全国女性劳动力为8434÷64%×36%≈8000÷64×36【估算法】;与4800接近的答案只有A。

  【注】解答这道试题的关键是了解题目中比例的构成,以及熟练掌握估算技巧。

  127.?=100-4.2-44.3=51.5 答案为C。

  【注】必须明确了解表格中每个数据分布对应的含义。

  128.2006年,全国农村第二产业外出从业劳动力占从业劳动力总数的56.7%。全国男性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8434×56.7%>8400×56%使用放缩法,大于4704的答案为D。

  【注】了解题目中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掌握放缩法的运用。

  129.A、C、D均能从表格以及文字中得出,B不对。答案为B。

  【注】准确理解表格以及文字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130.D选项为无理由猜测,答案为D。

  【注】以后碰见“从材料中推出”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所要表达的意思出发,不能脱离题目所给的数据和要表达的意思按自己的想法选择答案。

  综上可知,资料分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的技巧,计算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总结解题技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垃圾该... 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垃圾该何去何从
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农村留... 2014年国考面试热点:农村留守人员
2013年广东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2013年广东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三套放假方案"的善意
2010年湖南省郴州市公务员考... 2010年湖南省郴州市公务员考试_面试真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长得好或说得好
2013年海南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2013年海南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分析:农民工市民化
2013年天津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2013年天津国税面试模拟试题
上海市:2013年公考面试实战... 上海市:2013年公考面试实战综合分析题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