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一章核心考点精讲:心理健康教育
07-25
0

1.心理健康的意义和标准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2.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2)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3)强迫症: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6)性偏差: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7)进食障碍: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贪食和异食癖等,其中神经性厌食是一种由于节食不当而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

(8)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嗜睡、睡行症、夜惊、梦魇等。

3.心理评估的含义:心理评估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4.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包括有轻、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正常学生)为主,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5.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6.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7.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等。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推荐阅读信息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核心考点精讲汇总

中学教育学章节核心考点精讲汇总

中学教育学各个章节考点命题资料汇总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前冲刺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大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考点命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考点命题: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考点命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考点命题:选择教学策略
河南省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一章考点... 河南省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一章考点预测:教育心理学概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核心考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核心考点精讲:教学设计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2012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试... 2012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核心考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核心考点精讲:教学测量与评价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核心考点精...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核心考点精讲:教育心理学概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考点命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四章考点命题: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考点命题...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考点命题:组织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