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反映经营成果,会计等式
08-20
0

2010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反映经营成果,会计等式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时企业现有条件下所承担的义务。

  (1)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二,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即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企业预期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处理:如企业与其他单位签署购货意向书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①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②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判断题】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答案:对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1)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

  (2)所有者权益来源:

  实收资本(或股本)

  ①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计入“资本公积”

  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盈余公积

  ③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注意: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

  企业出售商品、材料、出租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属于收入要素。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一定期间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

  (1)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为生产某种产品而领用的材料)

  直接人工(生产工人的薪酬等)

  制造费用(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注意:企业处理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不属于企业的费用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事业活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类似企业的利润表,设置了五项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同时在具体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还有些区别,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注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影响。(见教材例题)

  经济业务无论引起会计要素如何变动,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等,费用通常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所以,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考试用书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考试用书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常见...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常见问题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考场设置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考场设置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证书样本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证书样本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_劳动合同法专题及解析(2)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相关政策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相关政策
中级会计师考试:成绩管理 201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成绩管理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教材用书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教材用书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_房产税法律制度及例题(9)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条件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