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考点辅导:网络安全技术2
11-01
0

2014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复习已经开始,同时也不容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为了帮助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的朋友们,我们考吧网整理了一些2014年3月计算机等级三级考试网络技术辅导知识,希望你能够喜欢。

推荐阅读: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考Access上机辅导知识汇总

第六章 网络安全技术

8、保密学

(1)概念:是研究密码系统或通信安全的科学

(2)分类:密码学和密码分析学

(3)几个相关概念:需要隐藏的消息叫做明文。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藏形式被称为密文。这种变换叫做加密。加密的逆过程称为解密。对明文进行加密所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通常是在一组密钥控制下进行的,加密算法所采用的密钥成为加密密钥,解密算法所使用的密钥叫做解密密钥。

(4)密码系统分类:(各自特点 P162-163)

按将明文转化为密文的操作类型分为:置换密码和易位密码。

按明文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分组密码(块密码)和序列密码(流密码)。

按密钥的使用个数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5)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对称型加密,不对称型加密和不可逆加密。对称加密使用单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

不对称加密算法其特点是有两个密钥,只有两者搭配使用才能完成加密和解密的全过程。不对称加密的另一用法称为“数字签名”。不可逆加密算法的特征是加密过程不需要密钥,并且经过加密的数据无法被解密,只有同样输入的输入数据经过同样的不可逆算法才能得到同样的加密数据。

(6)从通信网络的传输方面,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3类:链路加密方式,节点到节点方式和端到端方式。链路加密方式是一般网络通信安全主要采用的方式。节点到节点加密方式是为了解决在节点中数据是明文的缺点,在中间节点里装有加,解密的保护装置,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向另一个密钥的变换。在端到端加密方式中,由发送方加密的数据在没有到达最终目的节点之前是不被解密的。(链路加密方式和端到端加密方式的区别请补充)

(7)试图发现明文或密钥的过程叫做密码分析。

(8)加密方案是安全的两种情形:P165

(9)对称加密体制的模型的组成部分P166

(10)对称加密有两个安全要求:1需要强大的加密算法。2发送方和接受方必须用安全的方式来获得保密密钥的副本,必须保证密钥的安全。对称加密机制的安全性取决于密钥的保密性,而不是算法的保密性。对称加密算法有: DES; TDEA (或称3DES);RC-5; IDEA等。IDEA算法被认为是当今最好最安全的分组密码算法。

(11)公开密钥加密又叫做非对称加密。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而不是建立在位方式的操作上的。公钥加密算法的适用公钥密码体制有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密码体制有基本的模型,一种是加密模型,一种是认证模型。

常规加密使用的密钥叫做保密密钥。公钥加密使用的密钥对叫做公钥或私钥。私钥总是保密的。RSA体制被认为是现在理论上最为成熟完善的一种公钥密码体制。

(12)密钥的生存周期是指授权使用该密钥的周期。密钥的生存周期的经历的阶段 P170。

(13)密钥分发技术是将密钥发送到数据交换的两方,而其他人无法看到的地方。通常KDC技术用于保密密钥分发,CA用于公钥和保密密钥的分发

(14)证书权威机构(CA)是用户团体可信任的第三方。数字证书是一条数字签名的消息,它通常用与证明某个实体的公钥的有效性。数字证书是一个数字结构,具有一种公共的格式,它将某一个成员的识别符和一个公钥值绑定在一起。

(15)认证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它对于开放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有重要作用。认证是验证一个最终用户或设备的声明身份的过程。认证主要目的为:验证信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不是冒充的,这称为信源识别。验证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等。认证过程通常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帐户名和口令认证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认证方式。授权是把访问权授予某一个用户,用户组或指定系统的过程。访问控制是限制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流到网络中的授权个人或系统。有关认证使用的技术主要有:消息认证,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是意定的接收者能够检验收到的消息是否真实的方法。又称完整性校验。

消息认证的内容包括为:1 证实消息的信源和信宿。2 消息内容是或曾受到偶然或有意的篡改。3 消息的序号和时间性。消息认证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安全单向散列函数生成消息摘要。安全单向散列函数必须具有以下属性:它必须一致,必须是随机的,必须唯一,必须是单向的,必须易于实现高速计算。常用的散列函数有:消息摘要4(MD4)算法.消息摘要5(MD5)算法.安全散列算法(SHA).身份认证大致分为3类:1 个人知道的某种事物。2 个人持证3 个人特征。口令或个人识别码机制是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一种身份验证方法,也是最实用的认证系统所依赖的一种机制。为了使口令更加安全,可以通过加密口令或修改加密方法来提供更强健的方法,这就是一次性口令方案,常见的有S/KEY和令牌口令认证方案。

持证为个人持有物。数字签名没有提供消息内容的机密性.

9、网络安全

(1)本质: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凡是涉及到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2)概念: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3)基本要素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性。

(4)组成: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符合瞬时电磁脉冲辐射标准(TEM-PEST);信息安全,操作安全,通信安全,计算机安全,工业安全.

(5)安全性机制包括以下两部分:1 对被传送的信息进行与安全相关的转换。2 两个主体共享不希望对手得知的保密信息。

(6)网络安全的基本任务: P156

(7)安全威胁是某个人,物,事或概念对某个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或合法性所造成的危害。

(8)安全威胁分为故意的和偶然的两类。故意威胁又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类。基本威胁(信息泄露或丢失、破坏数据完整性、拒绝服务、非授权访问)、渗入威胁(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植入威胁(特洛伊木马、陷门)、潜在威胁(窃听、通信量分析、人员疏忽、媒体清理)、病毒是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这样它们就能继续感染其他程序。网络反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和消毒三种技术。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检测,在工作站上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以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

(9)安全攻击:中断是系统资源遭到破坏或变的不能使用是对可用性的攻击。截取是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资源的访问权是对保密性的攻击。修改是未授权的实体不仅得到了访问权,而且还篡改了资源是对完整性的攻击。捏造是未授权的实体向系统中插入伪造的对象是对真实性的攻击。

(10)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被动攻击的特点是偷听或监视传送。其目的是获得正在传送的信息。被动攻击有:泄露信息内容和通信量分析等。主动攻击涉及修改数据流或创建错误的数据流,它包括假冒,重放,修改信息和拒绝服务等。假冒是一个实体假装成另一个实体。假冒攻击通常包括一种其他形式的主动攻击。重放涉及被动捕获数据单元以及后来的重新发送,以产生未经授权的效果。修改消息意味着改变了真实消息的部分内容,或将消息延迟或重新排序,导致未授权的操作。拒绝服务的禁止对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或管理。这种攻击拥有特定的目标。另一种拒绝服务的形式是整个网络的中断,这可以通过使网络失效而实现,或通过消息过载使网络性能降低。防止主动攻击的做法是对攻击进行检测,并从它引起的中断或延迟中恢复过来。

从网络高层协议角度看,攻击方法可以概括为:服务攻击与非服务攻击。服务攻击是针对某种特定网络服务的攻击。非服务攻击不针对某项具体应用服务,而是基于网络层等低层协议进行的。非服务攻击利用协议或操作系统实现协议时的漏洞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是一种更有效的攻击手段。)

(11)安全策略的组成: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

(12)安全管理原则:多人负责原则、任期有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

(12)安全管理的实现 P161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章节重点难点知识辅导十二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章节重点难点知识辅导十一
2012年计算机三级PC技术上... 2012年计算机三级PC技术上机试题及答案(4)
2014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数据... 2014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数据库考试基础知识辅导5
2014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数据... 2014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数据库考试基础知识辅导6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章节重点难点知识辅导四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 2014年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章节重点难点知识辅导十三
2015年计算机三级考试软件测... 2015年计算机三级考试软件测试技术复习笔记:软件测试对象
2014年计算机等级嵌入式系统... 2014年计算机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知识复习笔记:CPU
2014年计算机等级嵌入式系统... 2014年计算机等级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知识复习笔记:数字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