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8.古代中国的教育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
8.《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的代表作。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3.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
4.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四、论述题
1.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
1.裴斯泰洛齐
2.卢梭
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和实行“泛智教育”。这一思想为后来的自然主义教育开辟了道路。(4)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5)首次提出了“学年制”的思想,尤其是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这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人类的学校教育更加趋向正规化。
4.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大致有两点:第一,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 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第二,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 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
四、论述题
1.(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教育 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4)教育的多元化。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 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 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 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 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3)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 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在做中 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