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第十章热点考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04-12
0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
A.道德信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
2.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______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

三、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精析】A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3.【精析】D考查内化的定义,应识记。
4.【精析】A认同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5.【精析】B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二、填空题
1.榜样
2.了鳃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3.伦理道德
4.道德认识
5.直觉的道德情感 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6.行为成分
三、简答题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价值澄清。鼓励学生努力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4)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柬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押密试题二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临考应试题一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押密试题三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 2015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押密试题四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临考应试题二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临考应试题三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 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考题三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专家命题卷二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专家命题卷三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 2015年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临考应试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