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高级职称考试精选论文:强化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探析
11-22
0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实验课的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2001级高护大专学生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并与非强化实验教学的1999级高护大专学生的操作考桉成绩对比,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强化实验教学后的2001级和未经强化实验教学的1999级护生的儿科护理操作考桉成绩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视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专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院每年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优秀的专科护生,其中约20%被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部门录用。

同中专护生相比。专科护生的优势是,都是高中毕业生。普通文化知识底子较厚,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但由于学制是3年。课时安排较紧,在校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时间比较少。因此。调查发现,部分专科护生的I临床操作能力较差。这说明。在专科护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对2001级护生加强了实验课的教学力度,并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对照分析了1999级和2001级各100名护生对“新生儿沐浴法”、“暖箱使用法”、“头皮静脉注射法”等11项常用护理操作(抽签考)考核成绩(2届学生入学情况及教学条件均相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可见,强化实验教学后的2001级和未经强化实验教学的1999级护生的儿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存在明显差异。认为,强化儿科护理的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将近2年来我们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关于加强实验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总结如下。

1加强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的紧迫性

作为护理临床的一个分支,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力度在大多医学院校都比较薄弱,表现在实验室设备不够完善,带教教师少,大部分实验操作放在临床生产实习阶段进行。但近几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患儿家长可以自己选择护士,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独生子女家长对护理的要求提高,因此,想在患儿身上进行某些操作实习已不大现实。这既给专科护生的临床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对临床护理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曾在本市几所市级医院生产实习的护生中作过调查,98%的护生在儿科病房实习结束时,没有尝试过为zbJL进行头皮静脉注射,原因是zbJL头皮静脉注射难度较高,操作不好易引起护患纠纷。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当务之急,而作为桥梁课程的实验课正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力度,在实验课中对护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实验课切实起到使护生从儿科护理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作用。为护生能尽快地适应和掌握l临床儿科护理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实验课的质量,带教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关键。高素质的带教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儿科护理人才。多年来,由于儿科护理带教教师人员少,学生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了加强对专科护生的实验带教工作,我们从教学医院儿科病房挑选了2名护士长来参加实验课的带教工作。这些护士长都是在编的临床带教教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并经过高校教师资格的培训考试,备课、带教认真。她们的参与解决了儿科护理实验带教人员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院校带教教师教学上的相互沟通,也有利于专科护生实践教学的全面规划。

遵循“终身教育思想”,要求临床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

为此,我们初步建立了带教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检查制度,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带教质量。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标准的统一,带教中的经验和问题,学生的反馈意见,改革的新举措及对护生的教育管理心得体会等。同时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带教制度并定期检查。

3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护生明确,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护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为培养护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我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护生为被动客体的带教方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护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大量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新的带教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发挥了实验课的教学作用。

4建立健全实习、操作考核制度

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实验、操作考核制度。为使护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我们编写了(JL科护理实验实习报告》,人手一册。该手册可以完整地反映每个护生在校实验操作考核情况。考核内容分3部分;第一部分为每次实验后的书面报告;第二部分为儿科各系统护理病历讨论后的分析报告,完成后由教师批改作为平时实验成绩;第三部分是ll项常用儿科护理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期末每个护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并将平时和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

5重视和完善儿科实验窒建设

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对儿科实验室重新进行了规划改建,完成了婴儿沐浴室的建设,增添了大量的婴儿模型,购置了保暖及光照合二为一的婴儿保暖箱、婴儿头皮静脉注射模型等。目前实验室的设备根据专科教材要求已基本到位,为护生加强儿科护理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6加强实验课教学带来的临床效应

我们对1999级和2001级高护专科护生临床实习的动手操作能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2001级护生在儿科常用护理操作上的动手能力普遍比1999级护生强,因此,动手操作的几率也比1999级高。带教教师对1999级和2001级护生常用儿科护理操作能力的满意度分别为85%和98%,说明,加强实验课的操作训练可以提高护生临床常用操作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中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有利于21世纪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技能实验中心的建立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实验中心下设多媒体示教室、监控中心、各科技能室、功能检查室、仪器物品室等;实验中心不单单是几个学科的实验室合在一起,而是从整个临床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融出发,多设计一些实验大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作为高校临床护理系,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技能实验中心,便于全面合理地制定护理实验中心可持续发展规划,发挥资源的最大潜能,加速护理人才的培养。

点击下载:全新升级版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题库

编辑推荐:

欢迎加入66考试网微信号(exam66)(可免费获取一手考试报名时间及相关考试模拟试题)

2014年卫生高级职称考试(血液病)高分必备试题汇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省乡镇卫生院晋升副高放宽条... 2015年贵州省乡镇卫生院晋升副高放宽条件
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副高职... 江西省2015年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副高职称论文条件
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正高职... 江西省2015年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正高职称论文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系列正高级职...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论文、著作评审条件
贵州省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贵州省2015年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安徽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论文新... 2015年安徽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论文新规定
四川省县以下医疗机构评审论文的... 2015年四川省县以下医疗机构评审论文的要求
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申报... 2015年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论文条件(破格正高)
河南省申报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论文... 2015年河南省申报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论文评审条件
甘肃省申报医学副高级职称论文刊... 2015年甘肃省申报医学副高级职称论文刊物评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