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了解2015年证券从业考试相关的复习重点,证券从业考试网特地整理了201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的相关辅导的资料,希望对大家在复习2015年证券从业考试中有所帮助!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失业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 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只有常住居民在1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才计算在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
(3) 常住居民: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因此,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国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以国民原则为核算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相反,国民生产总值包含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但不包含外国居民在国内取得的收入。
(4)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GN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的收入)=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5) 在实践中,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我国)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选择使用GDP指标。
(6) 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对应于这3种表现形态,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3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具体计算公式及叙述详见P61)
(7) 对经济运行变动特点进行分析更侧重于对经济运行质量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是经济增长的历史动态比较,说明增长波动的特征,即所处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2)是经济结构的动态比较,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和趋势;(3)物价变动的动态比较,说明物价总水平的波动与通货膨胀状况,并联系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等,说明物价变化的特点及其对经济运行主要方面的影响。
(8)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9) 工业增加值有2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出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为“要素分配法”
(10) 以常用的支出法为例,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工业增加值率则是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11) 测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来源于工业总产值,即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12)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13) 失业率: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14)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需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数。
(15) 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是指对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但不是完全利用。
(16) 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17)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18) 零售物价指数:又称消费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
(19) 批发物价指数:反映一国商品批发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
(20) 国民生产总值物件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21) 一般来说,在衡量通货膨胀时,零售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22) 通货膨胀一般以2种方式影响到经济:(1)通过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2)通过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影响经济。
(23) 通货膨胀有被预期和未被预期之分,从程度上有温和、严重、恶性3种。温和通货膨胀率小于10%,严重指2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是指3位数的通货膨胀。
(24)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有3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
(25)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1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26) 国际收支主要反映:A、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等交易行为;B、该国持有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变化以及与他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C、凡不需要偿还的单方转移项目和相应的科目,由于会计上必须用来平衡的尚未抵消的交易。
(27)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28) 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包括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劳务收支(如运输、港口、通讯和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侨民汇款、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和单方面转移(如侨民汇款、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标。
(29) 资本项目:则集中反映一国通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着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资本项目一般分为长期资本、短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指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未定偿还期的资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资、政府和银行的长期借款及企业信贷等。短期资本指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货1年以下的资本。
(30) 进口和出口时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31) 进口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购买或无偿得到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反之,出口量则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向非常住居民出售或无偿转让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32) 进出口总量及其增长是衡量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且进口和出口的数量与结构直接对国内总供需产生重大的影响。
(33)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国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