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时事热点:如何保持物价稳定
12-19
0

  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看病难、物价高、就业难等,这也是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看待,怎样解决,我们会在《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并引导我们去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共同努力去破解这些难题,同样,这些热点问题也是2012考研政治命制分析题的材料来源,需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其中,为大家整理了如何保持物价稳定的问题。

1、本书认为影响物价稳定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二是输入性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

  三是自然灾害影响。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四是流通环节影响。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五是流动性影响。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2009年和2010年的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六是投机炒作影响。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2、维持物价稳定的有利因素有五点:

  一是2011年夏粮继续丰收,有利于降低通胀预期;

  二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

  三是6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有利于减少输入性通胀压力;四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正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翘尾因素在下半年会逐月缩小。特别是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为稳定物价提供了较好宏观经济环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13年考研政治时事热点(1月):国内部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5年考研时政热点 3月2... 2015年考研时政热点 3月28日国际回顾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7日国...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7日国内部分时政热点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9日国...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9日国内部分时政热点
2014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1... 2014年考研政治时政热点:12月25日(国内)
2015年考研时政热点 3月2... 2015年考研时政热点 3月29日国际回顾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5日国... 2013年考研政治11月5日国内部分时政热点
2013年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 2013年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报告10大亮点
2013年考研政治时事热点(2... 2013年考研政治时事热点(2月):国际部分
2013年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 2013年考研时事政治:十八大报告新意盘点
十八大报告相关热点命题解读:加... 十八大报告相关热点命题解读: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