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体现义务教育性质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引导地理教学朝着促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方向发展;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实际和教育测量学的基本要求编制试题,使试卷有合理的难度;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着重对“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教程、基本方法)的考查。作为毕业终结性考试,合理地体现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诊断和甄别功能,成为高中阶段学校对学生进行择优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1.地理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重视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使试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重视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
2.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呈现方式,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合理配置试卷的题型结构。地理试题呈现方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二是在设计试题情境时,注意体现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价值。注意充分发挥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的优势,合理配置不同题型在试卷中的比例。
3.在选择试题素材时,注意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尽可能源于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乡土地理。命题注意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素材,使考试过程有利于学生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强化和升华。
4.试题的设问切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际水平;适当体现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从试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拓展性的思考。
Ⅱ.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
考试目标:注意体现学科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考查地理基础知识,也考查基本技能,同时还考查生活实际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最新科技信息问题等等;通过考试,逐步提高对校本课程资源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能力要求:考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能力要求。重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泰州市地理中考考试能力要求如下: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的能力;
2.正确解释和区分基本地理概念及其含义的能力;
3.掌握我国区域地理大致特征及其含义的能力;
4.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基本的读图、识图、用图和制作简单地理图表的能力;
5.认识和理解我国基本国情;
6.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地比较、分析和评价一些地理现象和身边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7.简单的地理运算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主要是适应毕业考查的要求,主客观题比例适量,难度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题型分数比例:选择题(全为单项选择题)占70%;非选择题(综合题、实践探究题等)占3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比例大致是8:2。
5.各部分知识点比例:
(1)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占25%左右;
(2)中国地理占30%左右;
(3)世界地理占30%左右;
(4)乡土地理占15%左右。
Ⅳ.考查的知识范围
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见附表)[page]
附:列入2012年泰州市初中地理会考范围的知识要点
(一)基础知识
测试 要点 |
内容要求 |
能力要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地球和地球仪 |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
√ |
||
2.认识地球仪:南北两极、赤道、地轴、本初子午线;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 |
√ |
||
3.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
√ |
|||
4.判读几种基本类型的经纬网图 |
√ |
|||
地球 运动 |
5.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
√ |
||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了解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 |
√ |
|||
7.五带的划分及太阳照射差异 |
√ |
|||
地图 |
8.比例尺的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 |
√ |
||
9.地图上的方向判别; |
√ |
|||
10.认识常用图例和注记 |
√ |
|||
11.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深)线疏密与坡度的关系 |
√ |
|||
12.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地图 |
√ |
(二)世界地理
测试 要点 |
内容要求 |
能力要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陆地和海洋 |
13.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区分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 |
√ |
||
14.读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亚非及南北美之间的分界线;重要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 |
√ |
|||
15.了解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
√ |
|||
天气与气候 |
16.风向的判断;认识常用天气符号 |
√ |
||
17.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 |
√ |
|||
18.读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图:说明气温变化特点;计算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 |
√ |
|||
19.读等温线图:说明气温和纬度位置的关系;计算气温差异 |
√ |
|||
20.气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
√ |
|||
21.降水的主要形式及划分等级 |
√ |
|||
22.读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
√ |
|||
23.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
√ |
|||
24.天气、气候的区别 |
√ |
|||
25.影响气候(气温、降水)的主要因素 |
√ |
|||
26.运用气温、降水资料说明重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
√ |
|||
居民与聚落 |
27.绘制世界人口增长折线图,并说明人口增长特点 |
√ |
||
28.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 |
√ |
|||
29.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明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区 |
√ |
|||
30.分析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过少)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
√ |
|||
31.世界上三大主要人种及主要分布地区 |
√ |
|||
32.联合国的几种工作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
√ |
|||
33.世界三大宗教、代表性宗教建筑 |
√ |
|||
34.聚落类型;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
√ |
|||
发展与合作 |
35.读世界政区图:认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部分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埃及) |
√ |
||
36.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名称(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国际奥委会、北约等) |
√ |
|||
37.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
√ |
|||
认识地理区域 |
38.世界自然之“最”:最长的山脉;最高峰;最高的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流程最长的河流;流量最大的河流;面积最大的湖泊;陆地最低点;最大的沙漠 |
√ |
||
39.亚洲地形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
√ |
|||
40.亚洲气候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 |
√ |
|||
41.亚洲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
42.读日本图:位置与组成、著名富士山、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工业分布特点 |
√ |
√ |
||
43.读东南亚图:十字路口位置的重要性;马六甲海峡周边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热带气候与重要农作物;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
√ |
√ |
||
44.读印度图:人口现状;水旱灾害及原因;两大纺织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关系;软件产业发展(班加罗尔) |
√ |
√ |
||
45.读俄罗斯图: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重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矿产资源与工业特点的关系 |
√ |
√ |
||
46.读中东地区图: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石油在世界的地位、分布及主要输出地区;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等);导致中东地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 |
√ |
√ |
||
47.读欧洲西部地区图:重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及其首都、;主要工业特点;地形、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主要旅游胜地 |
√ |
√ |
||
48.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人种分布特点;主要经济特征;主要人口问题 |
√ |
√ |
||
49.读澳大利亚图:国徽上的特有动物;地形、气候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主要矿产资源;重要城市(堪培拉、悉尼等) |
√ |
√ |
||
50.读美国图:相邻位置(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等);密西西比河;五大湖;重要城市(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等);农业地区专业化;重要工业区“硅谷” |
√ |
√ |
||
51.读巴西图:亚马孙河;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的危机 |
√ |
√ |
||
52.读南极洲图:地理位置;特有动物;气候特征 |
√ |
√ |
[page]
测试 要点 |
内容要求 |
能力要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从世界看中国 |
53.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 |
√ |
|
54.读中国政区图:我国的重要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及分布、简称、省级行政中心 |
√ |
|||
55.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国策;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
√ |
|||
56.我国民族数量、分布特征;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
√ |
|||
中国自然环境 |
57.我国地势、地形分布特点 |
√ |
||
58.读中国地形图: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大兴安岭、秦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黄河、珠江等;四大高原的基本特征 |
√ |
|||
59.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温度带的划分;我国东西干湿差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我国气候特点;主要灾害性天气 |
√ |
|||
60.我国主要大河(黄河、长江、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
√ |
|||
61.黄河: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分析黄河泥沙问题及治理措施 |
√ |
√ |
||
62.长江: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水能的主要分布;河流运输价值 |
√ |
√ |
||
中国自然资源 |
63.用事实说明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
√ |
||
64.我国主要农业用地类型及分布特征;我国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国策 |
√ |
|||
65.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调节措施;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 |
|||
中国经济发展 |
66.读中国铁路干线图: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宁启线、新长线 |
√ |
||
67.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
√ |
|||
68.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
√ |
√ |
||
69.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
√ |
|||
70.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
√ |
|||
认识中国区域 |
7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划分界线;简单比较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
√ |
√ |
|
7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比较(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耕作制度、农作物、河流水文特征、人文特征) |
√ |
|||
73.北京、上海、南京、泰州的主要城市职能 |
√ |
|||
74.读香港和澳门图:位置和范围、人多地狭、经济特征 |
√ |
√ |
||
75.读台湾地区图: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重要城市(台北、高雄);气候、地形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
√ |
√ |
||
76.新疆:地形分布;绿洲农业特色;能源开发 |
√ |
√ |
||
77.黄土高原:范围;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生态建设 |
√ |
|||
78.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四大城市群及其中心;沿江地带的工业协作;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水污染) |
√ |
(四)泰州地理
测试 要点 |
内容要求 |
能力要求 |
||
识记 |
理解 |
运用 |
||
泰州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
79.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在江苏省的相对位置、交通线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
√ |
√ |
|
80.行政区划和人口:行政区划设置;人口增长特征 |
√ |
|||
81.自然环境:地形特征;气候类型与特点 |
√ |
|||
82.自然资源: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 |
|||
83.主要产业:工农业特点;交通运输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