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结构的设计
★ 组织结构指组织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种模式,即组织内部的构成方式。
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组织中正式的指挥系统和沟通网络,不但影响信息和材料的流通与利用效率,而且影响组织内部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因此,恰当的组织结构对于实现组织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变量
综合因素:组织所处的大环境,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组织文化,组织规模,组织的技术条件
关键因素:六个
(二)基本的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2、职能制;3、直线职能制;4、事业部制;5、矩阵管理制
(三)组织结构发展的新趋势:1、团队结构;2、无边界组织;3、虚拟组织
二、工作设计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促成组织发展,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工作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结果、工作结果的反馈。
(二)工作设计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科学管理运动,泰勒与吉尔布雷斯夫妇运用时间与动作分析法,系统研究不同类型工作的标准程序。此阶段认为员工只关注金钱奖励,强调工作专业化、标准化、简单重复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①工作轮换②工作扩大化——解决员工对过度专业化的不满。权宜之策。
第三阶段:①工作丰富化——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将工作设计得更有挑战性、责任心和自主性使员工感到满意;②工作特征的再设计——员工的个人差异。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企业再造工程”。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
(三)工作设计的具体方法
1、工作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