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片剂制备中宜粉碎成细粉加入的有
考试网
A.含淀粉较多的药物
B.贵重药
C.毒性药
D.矿物药
E.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BCD。
片剂的原料处理中,含淀粉较多的药材(如淮山药、天花粉等);用量极少的贵重药、毒性药(如牛黄、麝香、雄黄等);某些含有少量芳香挥发性成分药材(如冰片、木香、砂仁等)及某些矿物药(如石膏等),宜粉碎成细粉,过五至六号筛。
【中药化学】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中酸性最强者是
A 黄芩苷
B 芦丁
C 槲皮素
D 山奈酚
E 橙皮苷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黄酮类化合物中的酸性顺序为: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
芦丁、槲皮素、山奈酚都具有7,4'-二羟基,所以其酸性大于黄芩苷与橙皮苷。
另外,由于槲皮素中有五个羟基,所以其酸性大于芦丁和山奈酚。
因此,酸性最强的应为槲皮素。
【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的目的是
A.增强药物疗效
B.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C.使药物化学成分发生质变
D.便于调剂、制剂和贮藏
E.改变药物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答案与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选择A, B, D, E。
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有的药物碎有较好的疗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须通过炮制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川乌、草乌生用内服易于中毒,需炮制后用;巴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等。
(二)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中医采用寒、热、温、凉及辛、甘、酸、苦、咸来表达中药的性能。性和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通过炮制改变或缓和了药物的性能,临床应用各有所长。如地黄生用凉血,若制成熟地黄则性转微温而以补血见长;生姜偎熟,则能减缓其发散力,而增强温中之效;何首乌生用能泻下通便,制熟后则失去泻下作用而专补肝肾等等。
(三)增强药物疗效
作为药物,起作用的是物质。药物所含的活性物质,通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可以提高其溶出率,并使溶出物易于吸收,从而增强疗效。
(四)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五)便于制剂和贮藏及保存药效
药物在加工炮制过程中都经过干燥处理,使药物含水量降低,避免霉烂变质,有利于贮存。如一般饮片的切片;矿物、动物甲壳、贝壳及某些种于类药物的粉碎处理,能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制成各种剂型;有些药物在贮藏前要进行烘焙、炒干等干燥处理,使其不易霉变、腐烂等。
【中药化学】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
A.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B.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
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
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易溶
E.固体成分加溶剂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的母液要迅速降温
提问: 分析该题!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CD.
结晶及重结晶法:
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改变的性质来分离物质。选择结晶溶剂的原则是:对要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另外要求结晶溶剂不与待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沸点较低、易挥发;无毒或毒性很小。
基础知识点,请您认真熟记。
【中药鉴定学】采用烘干法干燥的药材
A.黄柏
B.玄参
C.肉桂
D.生地
E.白芷
提问:玄参到底用烘干法还是发汗法干燥,黄柏在书中没有查到含有挥发油?
答案与解析:本题选B, D。
首先要明确,发汗和干燥是不同的药材加工的方法。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医学 教育网原创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考试时易出X型题)。
玄参在进行发汗操作后,再行干燥——烘干或晒干。
黄柏在我们教材上采用的是晒干法,之所以不采用烘干法是因为烘干温度较高,有些成分在高温下会发生反应导致黄柏变色。但实际生产中,药厂多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
黄柏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甾醇类、黏液质等,不含挥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