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预测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人口增长的快慢
2、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3、划分阶级的惟一标准是( )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保持党的群众性
D.保持党的先锋队性
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商业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关系问题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D.民主政治与法治理念的关系问题
8、意识的本质是( )
A.各种感觉的综合
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9、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10、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空想社会主义
11、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5、 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
B.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
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page]
16、 议会共和制国家的总统是( )
A.虚位元首
B.实位元首
C.政府首脑
D.最高领袖
17、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
A.历史决定论
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意志决定的
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没有客观规律的
D.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切状况都是必然的
18、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 )
A.变化
B.运动
C.发展
D.前进
19、 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20、 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B.经济范畴
C.思想范畴
D.法律范畴
21、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2、 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23、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
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4、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
A.实现经济增长
B.促进充分就业
C.实现外贸平衡
D.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5、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经济危机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26、 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27、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28、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
29、 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
D.生产工具
30、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page]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 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 )
A.是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金属货币量的结果
B.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流通造成的必然结果
C.会导致物价上涨
D.会导致纸币增值
3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条件有( )
A.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
C.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
D.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33、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4、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我国改革性质和特点的有( )
A.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的
B.我国的改革是在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中有序地进行的
C.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
D.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5、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
A.两大部类的平衡
B.总供需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D.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
36、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工作中教条主义的错误
D.工作中经验主义的错误
37、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8、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D.提高个人的马克思主义修养
40、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 )
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
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 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42、 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43、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44、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5、 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47、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