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了解2014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考试辅导知识,经济师考试网编辑特地搜集、整理关于2014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大家在2014年经济师考试中有一定帮助!同时你也可加入我们经济师考试群(90787085)或48552700进行交流.
产权制度是指由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包括:①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对象应当拥有明晰的、惟一的产权,并且产权在数量上应当是可以度量的,即能够在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②产权规则应允许产权所有者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所拥有的产权,并由产权所有者自行承担其行使产权的后果;③为使资源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产权应具有可交换性,这是市场平等交易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必要条件。
(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包括:①明确界定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经营者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使出资人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或经营者的行为;②确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法人能够对法人财产拥有完整的支配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能够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3)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确认产权的归属和保护产权不受侵害的最高和最完备的制度是以国家机器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因此,只有具备完善的、与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对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能使产权制度得以最终确立。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的作用集中表现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②确定产权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③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保护产权主体不受侵害;④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行为人具有稳定的预期,并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明晰产权。只有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功能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建立都是有成苯的。建立产权制度的成本包括产权界定成本和产权实施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最优的产权制度应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规定的产物。因此,法律制度应能保证人们拥有自由地选择合约的权利。只有这样,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才有可能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自发地形成。
3.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产权要清晰)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模糊一般是指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产权的归属不清晰,即对财产的所有者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意味着无人对财产拥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即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受益、如何受损和如何补偿的规则不清晰。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明确地界定产权,使经济行为主体的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究竟运用何种方式来界定产权,一般应取决于被界定的产权的性质和不同界定方式的成本。例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界定,就只能采取法律界定的方式。而两个企业之间由于一方的行为致使另一方受损的权利界定,通常总是采用成本较低的界定方式。
产权不仅包括财产所有权,也包括财产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产权主体的利益被其他人有意无意地侵犯和损害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保护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只能是国家,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