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外销员考试辅导: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09-07
0
  第三节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学说 (1757-1804年,美国)
  1.提出的历史背景:美国独立后,南方与北方关于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的争论,汉密尔顿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1791年提出保护关税论
  2、主要观点
   “制造业优先”
  加强国家干预,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此学说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的国际贸易学说
  这一学说的提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国际贸易学说两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 (List, F. 1789-1846,德国)(重点)
  1、提出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的德国,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英、法大量廉价商品冲击德国市场。国内围绕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2、保护幼稚工业论的基本框架
  (1)生产力理论是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
  (2)经济发展阶段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基本依据原始末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唯农工业时期才需要保护 )
  (3)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论点
  A、保护贸易的重点与时间保护的是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幼稚工业,保护时间以30年为最高限期。
  B、保护的手段:关税措施
  C、对保护代价的认识:保护关税会提高国内工业品价格,但是牺牲的是眼前利益,得到的是生产力的提高
  D、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3、评价
  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该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把资产阶级利益假托为人民利益//理论体系的不科学性//该理论实施有难度
  三、“超保护贸易”理论,又叫侵略性保护贸易理论
  盛行于一战与二战之间
  (一)产生背景: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急剧衰退
  (二)特点
  保护对象扩大到垄断工业//保护目的: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控制与垄断//保护转入进攻性
  保护大垄断阶级的利益//保护措施多样化//组成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
  (三)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J.M Keynes1883—1946年,英国)
  1、认为充分就业的前提已不存在,自由贸易理论已过时
  2、提出新贸易顺差论
  3、主张实行保护制度,奖出限入
  4、提出外贸乘数理论:其基础是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 ,认为贸易顺差可以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一国国民收入量,贸易逆差可以减少一国就业量,减少一国国民收入量
  四、中心—外围论,普雷维什[阿根廷]主要论点
  1、世界经济的二元结构----中心与外围,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是由发达工业国构成的,外围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
  2、提出“普雷维什命题”:贸易条件越来越不利于外围国家,外围国家贸易条件恶化是一种长期趋势。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
  4、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5、鼓励外围国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年度工作计划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俄语关于国家和国籍
外销员考试指南:资格证书 外销员考试指南:资格证书
2013年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第... 2013年外销员考试国际贸易第二章辅导: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形式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 2013年外销员俄语考试辅导:俄语接待旅游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