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关键词二
08-06
0

  折扣营销定价策略:通过减少一部分价格以争取顾客的策略。

  折让手法定价:用降低定价或打折扣等方式来争取顾客购货的一种售货方式。

  促销: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消费者传递产品、服务以及企业的信息,激发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促成其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人员推销:通过人员与顾客的直接联系、面对面的洽谈,将有关产品和企业的信息传递给顾客,并激发其购买欲望,促使其购买的促销方式。

  非人员推销:通过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方式来传递信息,激发欲望,促进购买的促销方法。

  促销组合:企业根据促销的需要,对人员促销、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几种促销方式的选择、运用与组合的搭配策略。

  保险营销:以保险产品为载体,以消费者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运用整体手段,将保险产品转移给消费者,以实现保险公司长远经营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包括保险市场的调研,保险产品的构思、开发与设计,保险费率的合理厘定,保险分销渠道的选择,保险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保险中介:保险市场上除保险公司之外的保险营销主体,是介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专业从事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赔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且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企业或个人。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行为。

  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政策保险:政府为了一定政策的目的,运用普通保险的技术开办的一种保险。

  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载体。

  原保险: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直接签订合同,确立保险关系,投保人将危险损失转移给保险人。

  再保险(也称“分保”):保险人将其所承保的业务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给另一个或几个保险人承担。

  强制保险(也称“法定保险”):国家或政府根据法律、法令或行政命令,在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强制建立起保险关系。

  自愿保险(也称“任意保险”):投保人和保险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或者自愿组合,建立起保险关系。

  人口细分:根据各种人口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收入、职业、教育、宗教、民族、国籍等,把市场区隔成不同特征的群体。

  心理细分:按照社会阶层、生活方式、观念、偏好等个性特征,将消费群体细分成不同群体。

  行为细分:根据消费者对某一产品购买行为的差异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群体。

  文化:包括知识、信念、艺术、法律、伦理、风俗和其他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习惯、能力等的复合体。

  参照群体(也称“相关群体”、“榜样群体”):一种实际存在的或想象存在的,可以作为消费者判断其消费行为的依据或楷模的群体。

  角色:社会对具有某种地位的个人在特定情形下所规定和期待的行为模式。

  保险费:投保人为获得经济保障而缴纳给保险人的费用

  保险费率(也称“保险价格”):是保险费与保险金额的比例。

  定价策略:保险公司在费率制定过程中,为实现定价目标而应当遵循的总体方针。

  成本驱动定价策略:有些保险公司将保险产品定价的基础建立在产品设计、销售及服务环节发生的所有成本之上,以此来决定价格。

  竞争对手驱动定价策略:保险公司以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基础,以定价来确保自己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

  客户驱动定价策略:保险商品的价格能够让保险中介和顾客都乐意接受。

  保险营销战略:保险营销部门为了实现保险企业占领目标市场、完成预定营销目标,对目标保险市场进行选择、定位以及制定全面营销规划和行动方案。

  保险企业文化:保险企业内部全体员工所共同持有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准则,对保险营销战略的制定也有直接影响。

  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提供给客户的各种服务形式和服务过程,通过保险合同的形式,承担保险责任,并提供从承保、防灾防损、风险咨询到事故理赔等全过程的必要服务。

  核心产品:保险产品提供给客户所追求的最基本的利益和价值。

  有形产品:核心产品的表现形式,即保险合同。

  延伸产品:客户因购买保险产品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的总和,包括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从承保、防灾防损、咨询、理赔等全过程的各项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

  保险营销渠道:保险产品或服务从保险公司向终端客户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联结而成的路径。

  营销支援架构:针对行业特点与支援目标,围绕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把营销支援系统中的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合到一起。

  保险营销渠道:保险商品从保险公司向保户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

  直接销售: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获得业务的销售模式。

  间接销售:保险公司通过中介渠道获得业务的销售模式。

  直接销售渠道(也称“直销制”):-种能够使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彼此进行直接交易的销售渠道。

  直销人员销售:保险公司利用自己的职员进行保险产品销售的方式。

  直接邮寄销售:一种以印刷品形式通过邮政服务来分销保险产品或提供相关信息的销售方式。

  拨出电话销售:公司为销售而同目标市场中的个人进行电话联络,建立与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招揽生意,促成新的签约或老客户的保额增加。

  拨入电话销售:一种允许消费者使用免费电话进行产品咨询或订购产品的销售方式。

  网络销售: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在线完成保险交易的一种销售方式。

  间接销售渠道(也称“中介制”):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保险营销员等中介销售保险产品的方式。

  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

  保险经纪人: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

  个人和家庭风险的识别和估测:对当前和未来计划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和衡量导致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的潜在事故和事件。

  生命价值分析模型:根据风险管理的方法建立的模型。该模型将家庭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以经济价值取代,此价值通常是购买寿险的依据。

  侵权责任: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包括过失责任和无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故意侵权:由故意行为导致的责任,而不管损害本身是不是侵权方的意图。

  绝对责任:不需要证明侵权方有过失的责任。

  利率风险:由于利率的波动使资产价值或利息收入减少,或者是负债利息支出增加的可能性。

  价格变动风险:债券市场价格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发行债券的企业未按约定期支付本息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与整个市场有关的风险,包括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只与单个公司或企业有关的风险。

  损失预防:在损失发生前为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损失抑制:在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范围或损失程度的行为。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通过外部收入来支付可能发生的损失,转移个人的财务负担。

  风险自留: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后,家庭通过可筹集的资金,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它只是一种损失发生后提供经济保漳的管理技术。

  家庭筹集资金:原有的积蓄、变卖家庭收藏品或家庭的物资。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

  人寿保险:以被保险人生存或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业务。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简称“意外伤害保险”):以被保险人因遭受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死亡或残疾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业务。

  健康保险:以被保险人支出医疗费用、疾病致残、生育或因疾病、伤害不能工作、收入减少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业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关键词三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2014年保险销售人考试高频率... 2014年保险销售人考试高频率考点:简易人寿保险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关键词二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人寿保险定价
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放开 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放开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 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辅导:保险合同的一般规定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 2013年保险经纪人(保险经纪相关知识)关键词六
2013年秋季《寿险公司资产管... 2013年秋季《寿险公司资产管理》补充资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