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科技发展史
09-25
0

第二节 中国科技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出植物纤维纸。
  (3)造纸术于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2.印刷术
  (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五代时期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4)元朝出现锡、铅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人朝鲜、日本,向西传人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
  (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
  (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
  (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了局部胜利。
  (5)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人欧洲。
  (二)天文历法★
  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公元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1)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2)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3)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三)数学★
  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
  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一书。
  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窄不一的计算问题,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的《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的基础。
  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医学★
  1.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2.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3.西汉: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4.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1)我国的一些外科手术,如拔牙、血管结扎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2)隋朝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古代医学史上探讨病因、病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3)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4)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5)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五)地理★
  1.《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
  2.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3.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5.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核技术的发展★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二)航天技术的发展★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
  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1975年11月16 Et,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人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神舟一号”飞船,次日15 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更是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揭开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序幕。通过轨道修正、月球面前空中“刹车”等,“嫦娥二号”一步步靠近月球,从距月面100千米的轨道突然探身至近月面l5千米,给月面虹湾拍下了特写靓照。
  2011年1月11日中午,在成都中航工业公司的飞机场,歼20成功完成首飞落地。歼20是世界上第4 款进入试飞阶段的第四代隐形战斗机。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刚刚列装空军5年,第四代战斗机歼20就已面世,这反映了我国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各产业取得了飞速进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 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三)其他方面的科技成就★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红旗轿车。
  1959年9月26日,黑龙江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i
  史,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大庆油田。
  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1966年,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l+2”。
  1973年,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83年,中国第一台亿次电子计算机系统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3年10月,中国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计算机汉字输入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1984年l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l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1984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动工兴建。1994年2月1日和5月1日两台机组分别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商业用核电站。
  1989年,中科院化学所研制出丙纶级聚丙烯树脂。在化学纤维5个品种涤纶、锦纶、丙纶、腈纶和维纶中,丙纶是中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94年,长江三峡实现大江截流,三峡工程开工建设。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
  2005年,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线铺通,于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2009年,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大陆内陆正式建成。2010年11月14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也是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幼儿综合素质第二节难点深度解读... 幼儿综合素质第二节难点深度解读: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概述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4
幼儿综合素质第三节难点深度解读... 幼儿综合素质第三节难点深度解读:教师观知识架构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第二节难点解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第二节难点解读: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第五节难点解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第五节难点解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1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五...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五章第一节 推理的基本概念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五... 深度解读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第五章第三节 复合判断与复合判断推理
幼儿综合素质第一节难点深度解读... 幼儿综合素质第一节难点深度解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冲刺模拟试卷及答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