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本组60(男33,女27)例;年龄33~70(平均55)岁;病程0.5~15(平均4)a.伴镜下或肉眼血尿38例,伴下尿路梗阻35例,伴后尿道炎40例。均经病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活检显示Brunn巢及增生腺体)。鞍麻或硬膜外麻醉。使用美国ACMI?24F电切汽化镜,轴状滚动汽化电极。汽化功率70W,时间15~30min,范围至病变边缘1.5cm处正常黏膜,深度达黏膜全层,均匀汽化,防止遗漏,同时治疗伴随病(如后尿道炎、膀胱颈挛缩及尿道后唇增生等)。膀胱结石行套石或ESWL.术中保持膀胱一定容量,过度充盈,使膀胱壁变薄易穿孔。
术后留置尿管2~3d,术后2wk行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10mg加蒸馏水20mL,1次/wk,6次后改为1次/mo.术后3mo常规复查尿常规、B超及膀胱镜检。本组55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0.5~4a,膀胱镜检未见腺性膀胱性病变,活检报告Brunn巢及腺体消失。症状消失40例,缓解8例,5例复发,2例5a后癌变,遂行肿瘤电汽化,术后配合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复查无远处转移。
2讨论
腺性膀胱炎发病近年来趋于增多,虽为膀胱黏膜非肿瘤性腺性增生[1],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一种膀胱癌前病变[2]。
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有电切、激光、药物膀胱灌注及膀胱黏膜剥脱术等,但因切除难以干净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3]。过去采用切割圈行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切割圈与组织接触面小,深度不易掌握,而电汽化电极有8道电流高密度的接触带,产生电流区域大,汽化均匀,疗效较其他方法为优。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和预防术后复发已得到肯定,故本组在电汽化的基础上再施以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两者结合疗效较好。
编辑推荐:
上一篇:防范措施护理纠纷意见的详述
下一篇:胆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