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判断是运用标准进行判断,是公务员一项基本的职位要求。在每一个问题中,先给考生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一组事物或行为的例子,要求考生从中选出最为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这里假设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一、考点指南
1. 定义是不容置疑的。
2. 紧紧扣准定义,特别是利用其中的关键词答题。
3. 可以借用背景常识、专业知识,但不可专“牛角尖”。
4. 对定义的外延要把握准确,按照常理思考。
做好这种题的关键在于紧紧扣住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信息的关键词。
定义的陈述,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事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陈述的最终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在定义中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阅读定义时,应首先标出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最终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应试者应从给出的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自己已有的定义、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当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该部分的出题模式比较固定,即给出一个假设为完全正确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的外延设计几个事实选项,要求选出符合或者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二、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技巧
做好定义判断题的关键在于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如果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正确答案不难得到。
解答定义判断题时,应试者应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概念、事实、原理或结论。在判断题的解答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应试者注意:
1.结论必须明确,不可含糊或骑墙居中。
判断题中有的试题词字较多,语句很长,包含有很多各自可以独立存在的内容。其中有点表述正确,有的不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应试者所作出的判断,应该是针对试题的整体内容来说的。只要有一部分是错误的,整个试题便应被视为错误。
2.分辨表现形式,确定解答思路。
判断题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直接结论式或间接结论式两种类型。间接结论式的特点是是非项的陈述在前,应试者在作答时,必须先对是非项进行推理,然后才能得出结论。直接结论式的试题本身的陈述就是一个判断句。考生可对此直接进行判断,无需经过推理便可作出结论。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是这种判断题的解答思路。
3.辨析设错方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
解决判断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否正确地找出或辨析试题的设错方式。命题人员在编制试题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设错方法和技巧。如实事错、前提错、逻辑错、隶属关系错以及概念使用、词语表达错等等。事实错是指某一命题所表述的意思违反了事实真相;前提错则是指所给出的前提无法推断出命题的结论。总之,应试者在解答时必须仔细辨析命题的设错方式,以免被一些错综纷繁的干扰因素所迷惑。
三、历年真题分类透析
例1. (2004年,A类) 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根据上述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
A.小丽是其父母从小自别人家抱养的孩子,长大后要求知道其生身父母
B. 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某记者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明星生活
C.高女士投诉某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使用说明和生产日期
D.英国公众坚持要求政府对凯利自杀事件做出一个交代
例2. (2004年,A类) 复句是指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复句的一项是()。
A.最后的结果证明,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还需付出努力才会成功
B.远山青翠,晚霞夕照,是这里最美的景色
C.小张原来是个工人,他搞技术开发,是受了师傅的指点的
D.树林里,三三两两的少先队员,正在分头采集蘑菇
例3. (2004年,A类) 考试信度是指考试的客观性,指一个考试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程度。根据上述定义,对考试信度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同一篇作文,王老师给了50分,李老师却只给了40分
B. 许多女生都没有答对这道有关足球比赛的题目
C.考试这天天气特别闷热,使许多同学的发挥受到影响
D.考前李老师押中了两道大题,考后同学们都很高兴
例4. (2004年,A类) 绝对反义词:也称互补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排斥,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同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就必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绝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A.完整——残缺
B.高兴——生气
C.寒冷——温暖
D.卑微——高尚
[page]
例5. (2004年,A类)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行政机关依法所做出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的是()。
A.某税务机关对长期拖欠税费的商户店铺进行封闭,强制其缴纳税金
B. 某市人民法院拍卖一个个体户的私有财产,保证与之相关的法律文书的执行
C.国家认监委正式对外公布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强制执行
D.某法院没收了市公安局的警车一部,要求其按照法律文件对胜诉方进行赔偿
四、定义判断的题型。
定义判断分为肯定型判断与否定型判断两种题型
1、肯定型判断的题型。
[例题1]漏税: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
A.杜×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帐征收。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而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
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40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约10万元。第二天,该歌星又开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
C.张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税务管理部门核定他每月缴税款500元,他每个月都准时到税务局主动缴纳税款,但上个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几乎没有营业,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赢利,因此他就没有到税务局去交纳税款
D.黄兴是一个屠夫,他干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最近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很快,县物价局对猪肉作了最高限价。由于购买生猪的价格又很高,他们的利润很低。为此,黄兴对税务征管员说,如果政府不取消限价,他们就不缴纳税款
[例题2]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一个歹徒意图抢劫一位先生的包,不料他看错了人,这位先生是一位身着便衣的警察,两个人一交手,歹徒发现自己不是对手,于是落荒而逃
B.一中学生因成绩不好而被老师罚站,自觉颜面尽失。于是乘夜色带了一把刀闯进老师家里要把老师杀掉,这位老师虽然身体瘦弱,但却沉着冷静,她展开心理攻势,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刀
C.一个盗窃集团瞄上了一家大公司,准备伺机行窃。后来听说该公司由于一笔大买卖翻了船,现已濒临破产,于是打消了偷盗该公司的念头
D.一大学生得知其父母在家中受人百般欺凌,十分气愤,瞅了个机会把仇人打死了。后来他醒悟过来了,十分后悔,马上跑到公安局自首
[例题3]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第二,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第三,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共同犯罪的行为是( )
A.某人对社会不满,一次进入超市,趁人不备,在装食品的货柜里放了毒药,恰巧被旁边过路人看见,此人并未吭声。
B.乙公司是甲公司最大的客户,甲公司为了与乙公司续签合同,甲公司的两位正副老总商议从公司账上取走30万元,私下送给乙公司项目负责人。
C.两个初中学生,一个13岁,一个14岁,经常在路边抢劫低年级的学生。
D.某人一天夜里潜进一户人家,盗走价值几万元的首饰。为了安全起见,他把首饰托放到哥哥家,其哥哥并不知情。
2、否定型判断的题型
[例题5] 共有,是指两个以上的权利主体对同一项财产都拥有所有权,这项财产称为共有财产。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属于共有财产的是( )
A.“梦园发廊”和“全味香餐馆”都是由金某夫妇两人开办的。
B.富强公司租用的房屋是由刘某两兄弟一起兴建的。
C.王某和赵某共同出资开办了“鑫磊”服装店。
D.杨家有兄妹二人,均已结婚成家,哥哥开了一家租赁公司,妹妹开了一家网吧。
[page]
[例6]倾销:是指企业在国外出售商品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或者低于生产成本。根据这一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倾销的是:( )。
A.某国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向他国销售新闻纸。
B.某企业在国内有较高的垄断地位和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质量不如国外同类产品,为了抢占国际市场,该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他国销售。
C.某国软件公司为了获得他国政府采购的定单,与他国同类软件竞争,以低于该产品在本国的销售价格投标。
D.某地为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由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规模化经营,其生产蔬菜的价格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
[例7]缓刑: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暂不收监执行刑罚,而规定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缓刑的是( )。
A.因张某畏罪潜逃,原来两年前要判的徒刑,直到今天才得以执行。
B.王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赵某因流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但由于期严重的肝脏疾病,人民法院给予监外执行。
D.李某因重大责任事故酿成仓库失火,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但其有悔改表现,暂不到监狱服刑。
五、挑战难题
1.春秋决狱:是指在汉代审判案件的过程中,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以下符合该定义的是()。
A.张汤在审理某个杀人案时,以《道德经》为依据判犯人无罪
B. 赵禹在审理盗窃案时,为加强刑罚威慑力,没有引用汉律,而直接用《孟子》中的某语作断案依据
C.董仲舒在审理子杀父未遂案时,因汉律没有规定未遂一项,他引用《春秋》一书作出判断
D.郅都运用《中庸》中的理论来治理雁门邑,获得极大成功
2.上古神话:是指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以下符合该定义的是()。
A.考古学家所发现的创作于夏代的关于妺喜乃黑龙涎水所化的作品
B.法律学者发现了黄帝时期皋陶断案的一个详细记载
C.古文字专家所研究的仓颉仰观日月星辰、俯视虫鱼鸟兽而创造出文字的故事
D.学者们发现了黄帝作战前对敌方的夸张性、神话性描述
3.紧追权:是指沿海国拥有的由本国的军舰、军用飞机或得到正式授权且有清楚可识别标志的政府船舶或飞机对违反该国法规并从该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向公海行驶的外国船舶,在视听范围内发出停止信号后开始进行连续不断且可以持续至公海,但不能是第三国或被追船舶本国海域的紧追的权利。
以下选项符合紧追权的是()。
A.日本某驱逐舰发现一艘海盗船从白令海峡穿过,遂根据相关国际法要求其停止,该船逃离,日本驱逐舰对其紧追,最后在公海上将其缉捕
B.俄罗斯某舰艇接到港岸当局通知,对刚刚离港的一艘涉嫌走私的船只进行盘察,该船逃走,舰艇在发出停止要求后对继续逃离的船只进行紧追,并在俄罗斯海域将其抓获
C.中国某潜艇发现一艘外国潜艇未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闯入东海海域后发出警告,该外国潜艇逃离,中国潜艇在要求立即停止未果后对其进行紧追,并一直追至距韩国陆岸5海里
D.美国某巡洋舰对古巴一艘擅自闯入其领海的刺探情报的船只进行紧追,但不幸遭遇风暴,失去对方踪影,第二天在公海某处发现该船只,遂继续对其紧追,终将其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