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典试题分析: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2-18
0
典型例题1
(10年10月多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经验材料和新的认识工具
C.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D.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其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又主要表现在:社会实践不断 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答案为 ABC(P95)。
【知识拓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典型例题2
(12年4月单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实践
B.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
C.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D.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解题思路】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一个辩证的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 程。具体地说,人们在实践中,先是产生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理性认识,然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进行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又产生新 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经过这两次飞跃才形成了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答案为 A(P105)。
【知识拓展】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3.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二者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在哲学史上,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习题精选三
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 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仿真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4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 2014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考点预测习题一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仿真模拟题及答案三
2014年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 2014年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临考押密试卷一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 2014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真模拟试卷一
2014年自学考试《英语(二)... 2014年自学考试《英语(二)》预测试卷一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习题精选一
2014年4月自考《概率论与数... 2014年4月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命题预测试卷五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 2014年4月自学考试《高等数学(一)》习题精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