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典试题分析: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典型例题1(11年10月;10年10月单选)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解题思路】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的凝结,各种商品在量上是不同的。商品价值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其 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也即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答案为B(P186)。
【知识拓展】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典型例题2(11年10月;09年10月单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矛盾
C.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解题思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一是如果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符合社会需要,全部 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二是如果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或者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 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答案为D(P190)。
【知识拓展】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3.概括地表述,价值规律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规律。
这个规律体现着商品经济发展运动过程的必然趋势,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然存在和起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4.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典型例题3(11年10月;09年10月单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解题思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三权分立是指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 使。答案为ACD(P214)。
【知识拓展】
1.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2.议会的主要职权是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