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冲突
02-09
0
第六节 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冲突

  一、竞争、合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竞争及其特性

  1、概念:

  竞争是指团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相互争胜,力争压倒对方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这是人的“争先意识”和“力求优越”动机的行为表现。

  2、竞争意识与行为的特点:

  (1)竞争所要争夺的目标是一定的。

  (2)竞争必须有对手,双方实力越接近越激烈。

  (3)竞争有胜有负(双赢与两败),但胜负是暂时的,一定条件下,双方的地位会发生变化。

  (4)竞争比平常有更大的紧张、压力、动力和士气。

  (5)竞争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环境条件的艰难性。

  (二)合作及其特性

  1、合作的概念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导向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合作是人类合群性特征的具体体现。

  2、合作的条件与心理行为特点

  (1)合作必须有共同的目标,而且合作的目标,必须与其他人或团体配合。

  (2)合作者之间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

  (3)合作者之间能以共同或互相补偿的形式促使他们的需要、利益和兴趣得到满足。

  (4)合作者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合作项目的配合与目标的实现。

  二、竞争与合作的作用

  1、竞争和合作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合作是社会化组织、团体、劳动及活动的一种形式,由于合作与协作,人类才能战胜自然界得以生存。

  竞争可以优胜劣条,是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前进的杠杆,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竞争,人类社会才得以发展。

  3、竞争与合作不当的消极作用。

  (1)不当的合作:会产生消极依赖心理,减弱职工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造成绝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

  严重的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竞争不当:滋长敌对意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会造成人们的心理污染,产生见利忘义、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市场环境;(过于关注自身利益)

  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有损员工的心理健康;

  会产生认知偏差、情感偏差,损害人际关系,影响团队气氛的形成。

  三、团体的冲突及冲突解决

  (一)团体冲突的概念

  团体冲突一般指人们知觉到的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目标不一致与相互分歧而言。

  从心理学角度看,把冲突理解为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现象,即指个体或团体面临两个互不相容目标时,心理、行为上的矛盾对立状态。

  矛盾并不都是冲突,只有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才会以冲突形式出现。

  (二)冲突过程

  (1)冲突来源:组织结构、个人变量、沟通

  (2)潜在的对立或不相容

  (3)知觉冲突与感受冲突(情绪焦虑、紧张、挫折、敌意)

  (4)冲突行为(外显与内隐)

  (5)干预措施(原则、策略、方法)

  (6)结果(建设性、破坏性)

  (三)冲突的原因

  1、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的原因

  (1)由于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竞争不适当引起敌对意识或攻击行为、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

  (2)由于组织设计中所造成的各部门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矛盾;

  (3)组织机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明确,互相推委或互相封锁自成体系造成的冲突;

  (4)由于团体成员,特别是骨干与领导成员在价值观、需要、态度上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

  (5)由于工作性质与工作特点不同引起的冲突。

  2、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冲突的原因

  (1)信息原因; (2)认知原因;

  (3)价值观原因; (4)本位原因;个人的小团体意识、本位主义、私心太重

  (5)行为习惯原因; (6)个性与品德原因。

  3、个人自身心理与行为冲突的原因

  (1)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4)多重趋避式冲突。

  (四)团体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1、任务结构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任务不明,职责不清,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相互指责。

  原因:个人主义、自我中心;消极依赖、责任扩散。

  2、角色地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在领导与被领导、上下级、不同岗位中常常发生的矛盾与冲突。

  原因:不信任,报复,嫉妒等。

  3、利益分配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部门中心,争机械设备、环境条件、分配不公等。

  原因:损公肥私、绝对平均主义、息事宁人等。

  4、管理压力冲突中的变异心理。

  表现:任务、目标、纪律、奖惩等的压力过大,超过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与方法

  1、原则

  首先,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冲突各方目标一致,实现目标的途径手段不同),消除破坏性冲突;

  其次,要提倡民主,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再有,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还有,要健全EAP系统。

  2、方法

  ①协商谈判(求同存异)——缓和冲突

  ②外援或仲裁调解,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

  ③权力、权威,强制性调解

  ④拖延与回避,避免直接冲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
2013年自考《学校心理学》第... 2013年自考《学校心理学》第五、六章复习资料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
2013年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 2013年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第三章复习资料:学校心理辅导老师
2013年自考《学校心理学》第... 2013年自考《学校心理学》第一、二章复习资料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古典管理理论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辅导二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管理概念、特点、特征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 2012年自学考试现代管理学核心知识点: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 2013年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笔记串讲:托马斯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