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数列是统计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类型,是一种以时间为坐标轴的动态数列。
1.时间数列的概念
时间数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反映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表现了现象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故又称为动态数列。
例1:下表数据
表3-1 1996-2002年全国城镇总人口数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年末城镇总人口数(万人) | 37304 | 39449 | 41605 | 43748 | 45906 | 48064 | 50212 |
占城乡总人口比例 | 30.48% | 31.91% | 33.35% | 34.78% | 36.22% | 37.66% | 39.09% |
从上表看出,一个完整的时间数列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被研究现象或指标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该现象或指标在此时间坐标下的指标值。
同一时间数列中,通常要求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和时间间隔相等,如无法保证相等,在计算某些指标时就涉及到“权”的概念。
研究时间数列的意义:了解与预测。
2.时间数列的种类
时间数列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三种类型。
(1)绝对数时间数列
绝对数时间数列通常用于表现指标的总量水平。它反映某一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所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的趋势。依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绝对数时间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①时期数列
在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了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累积结果,即“过程总量”。表3-2表示某人2003年的全年月收入。
表3-2 某人2003年全年各月收入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收入(元) | 2335 | 2335 | 2467 | 2398 | 2575 | 2575 | 2575 | 2890 | 2890 | 3127 | 3127 | 3218 |
时期数列特点:
a.可加性。
b.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所属时期长短有关,时期愈长,指标数值越大,时期愈短,指标数值愈小。
c.指标数值采用连续登记方式。
②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反映某种现象或指标在一定时点瞬间所达到的总量水平。
表3-1 1996-2002年全国城镇总人口数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年末城镇总人口数(万人)
|
37304
|
39449
|
41605
|
43748
|
45906
|
48064
|
50212
|
如上表中,“年末”城镇总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时点数列特点:
a.不可加性。
b.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所间隔的时期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c.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性调查登记方式
(2)相对数时间数列
相对数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时间数列,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如下表
表3-1 1996-2002年全国城镇总人口数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占城乡总人口比例
|
30.48%
|
31.91%
|
33.35%
|
34.78%
|
36.22%
|
37.66%
|
39.09%
|
相对指标一般表现为两个相关的绝对数之比,两时期指标、两个时点指标、一个时期指标与一个时点指标之比,都可以形成相对数时间数列。
由于相对指标数值的基数往往不同,因此,相对数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3)平均数时间数列
在一个时间数列中,如果各指标数值代表的是某一现象或指标的平均数量,则称为平均数时间数列。它用来研究分析事物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
表3-3 某厂全体职工1996-2003年间各年的人均年收入
年份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全体职工人均年薪(元) | 16214 | 19812 | 23589 | 27548 | 28621 | 33569 | 37443 | 39112 |
平均数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数值也不可以直接相加。
3.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最重要的必须保证数列中各项指标值的可比性。
(1)时间的可比性原则
(2)统计口径或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3)经济内容的一致性
(4)计算方法和计算单位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