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知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九)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在某一具体法律关系中,主体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 )主体。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 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该是( )。
A. 政策指导法,法律和政策,两者相辅相成
B. 政策高于并大于法,法律必须服从政策
C. 法高于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D. 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3. 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国务院
4. 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的社会主义国家。
A. 无产阶级专政
B. 民主共和政体
C. 多党派联合执政
D. 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6.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7.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
A.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D. 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8. ( )不属于行政给付的内容。
A. 职务方面的权益
B. 物质方面的权益
C. 与物质有关的权益
D. 救灾扶贫
9. 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
A. 全国人大
B. 各级人民政府
C. 法院
D. 社会团体
10. ( )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A. 宪法
B. 法律
C.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D. 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解释
11. 收容审查属于( )。
A. 行政处分
B. 人身罚
C. 行政强制措施
D. 行为罚
12. 根据( )规定,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予赔偿。
A. 《行政法》
B. 《行政诉讼法》
C. 《宪法》
D. 《国家赔偿法》
13 . 根据《刑法》规定,减刑必须有一定限度,即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
A. 三分之一/五年
B. 三分之二/十年
C. 二分之一/十年
D. 二分之一/五年
14. 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 )。
A. 行为
B. 物
C. 知识
D. 发明
15. 公文的作者是指( )。
A. 撰拟文章的机关工作人员
B. 制发文件的机关
C. 审核签发文件的机关工作人员
D. 参与文件形成过程的全部机关工作人员
16. 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存在不相隶属关系时,只能选取( )。
A. 上行文
B. 平行文
C. 下行文
D. 公布性文件
17. 下列哪种情况不可以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 )。
A. 情况特殊紧急
B. 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
C. 某市人民政府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拟在原某林场内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某市植物园,为此,决定向上级机关致文请求批准
D. 林业部致文某县林业局要求调查该县某处森林发生重大火灾的原因,该县林业局调查清楚后向林业部行文报告
18.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 )。
A. 阿拉伯数字
B. 汉字
C. 汉字大写
D. 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皆可
19. 下列各项,作为规定性文件普遍特征的是( )。
A. 执行的时间长
B. 针对的问题反复多次适用,涉及多数人而非特定人
C. 由国家机关制定
D. 内容必须写得比较精细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科学的世界观
D.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 )。
A.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改造世界
B. 人能够利用规律,通过实践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
C. 人不能改造和利用规律
D. 人能够自觉地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22.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 庸俗唯物主义和激变论
B. 庸俗进化论
C. 改良主义
D. 经验论和唯理论
23. 把同质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
A. 事物的度
B. 事物的特殊矛盾
C. 事物的属性
D. 事物量的规定性
2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 )。
A. 真理是否是客观事物 B. 真理是否是有用的
C. 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D. 真理是否是发展的
25. 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论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B 2. A 3. A 4. D 5. C 6. B 7. A 8. A 9. B 10.A 11.C 12.D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C 20.B 21.B 22.B 23.D 24.C 25.D 26.A 27.C 28.B 29.C 30.A 31.C 32.A 33.A 34.B 35.A 36.C 37.A 38.D 39.D 40.C 41.A 42.D 43.B 44.A 45.C 46.D 47.C 48.D 49.C 50.A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ACD 2. ABD 3. ABD 4. BCD 5. ABCD 6. BC 7. ABCD 8. BCD 9. ACD 10.ABCD 11.ACD 12.ABD 13.ABC 14.ACD 15.CD 16.BC 17.ABCD 18.ABC 19.BD 20.ABCD 21.AB 22.ABCD 23.ABCD 24.AD 25.ABCD 26.ABC 27.ABC 28.BD 29.BC 30.BCD 31.ABC 32.BCD 33.AB 34.AC 35.ABC 36.AC 37.BC 38.ABCD 39.ABCD 40.CD 41.AC 42.ABCD 43.ABCD 44.ABC 45.ACD 46.AD 47.ABCD 48.BCD 49.BD 50.ABC
二、多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1. 法的适用具有以下特点( )。
A. 它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专有活动
B. 它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守法的活动
C. 它是运用国家强制力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D. 它必须严格限制在其职权范围内,并具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2. 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作为其内容要素是紧密联系、不同分割的,具体表现为( )
A. 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B. 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C. 权利可以无限享有,义务应当无限履行
D. 权利本身不可能脱离义务而存在
3. 法与政治的关系是( )。
A. 法受政治制约
B. 法服务于政治
C. 二者没有任何区别
D. 政治体制的改革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
4. 下列情况不构成违法( )。
A. 工厂排放污水超过标准损害周围的农作物
B. 正当防卫
C. 紧急避险
D. 因洪灾影响农业未能履行农产品购销合同
5. 法律制裁分为( )。
A. 刑事制裁
B. 民事制裁
C. 行政制裁
D. 违宪制裁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 )负责。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大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中共中央委员会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 )。
A. 国家的利益
B. 集体的利益
C. 社会的利益
D. 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8. 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 国务院
9. 行政处罚的原则包括( )。
A. 处罚法定原则
B. 应急性原则
C. 公正、公开原则
D. 处罚救济原则
10. 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A. 部门规章
B. 国际条约
C. 法律解释
D. 自治条例
11. 行政机关除复议外,还有以下几种行政司法行为:( )。
A. 行政仲裁
B. 行政处理决定
C. 行政裁决
D. 行政调解
12. 目前,我国的编制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 )的总称。
A. 组织机构
B. 人员定额
C. 机构权限划分
D. 内部结构
1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
A. 罪刑法定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罪刑相当原则
D. 刑法个别化原则
14. 下列哪些内容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
A. 物权的客体是物
B. 物权是一种相对权
C. 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D. 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
15. 下列文章属于议论文的范畴的有( )。
A. 消息、发言、政论文、调查报告
B. 文告、消息、学术论文、调查报告
C. 社论、杂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
D. 杂文、社论、政论文、文艺评论
16. 使用概说这种说明方法时,大都需要遵循稳定的次序,如介绍人物时,按( )。
A. 姓名、性别、年龄、简历、籍贯、特点
B. 姓名、年龄、性别、籍贯、简历、特点
C. 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简历、特点
D. 姓名、籍贯、年龄、性别、简历、特点
17. 下列文种的结构构成中均有主送机关的有( )。
A. 指示
B. 通知
C. 通报
D. 批复
18. 发文字号指发文机关对其所制发的公文依次编排的顺序代码,它由哪几个方面组成?( )。
A. 发文机关代号
B. 发文年号
C. 发文顺序号
D. 文件注释号
19. 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
A. 法定正式公文
B. 通用公文
C. 非法定正式公文
D. 专用公文
20. 公文的特点有( )。
A. 由法定的作者制发并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B. 其制发与履行必须执行法定程序
C. 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
D. 规范的体式
21. 向直属领导机关制发的上行文,不可使用( )等文种。
A. 请示
B. 报告
C. 通知
D. 决定
22. 工作报告的层次划分的依据(因素)有(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工作发展阶段
D. 工作性质
23. 安排调查报告正文主体层次的方法包括( )。
A. 按时间顺序或工作发展阶段安排
B. 按对比的方式安排
C. 先按时间顺序安排,再在每部分分问题阐述
D. 按内容并列成若干问题或方面叙述
24. 向上级行文,其文种可以选择呈请性的( )。
A. 请示
B. 命令
C. 通知
D. 报告
25. 会议纪要要求写明召开该会议的( )。
A. 根据、目的
B. 名称、时间
C. 地点、与会范围
D. 议题、会议成果
上一篇:公共基础知识:十六届四中全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