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预测试卷四及答案:材料处理题、公文改错题
11-17
0

五、材料处理题(阅读下面材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本题共10分。)
(一)
材料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论充分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取得重大突破,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推动。当今世界,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商品化产业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估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瞄准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要求,奋起直追,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科学技术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为科技进步和创新做好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在中国科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话》
材料2: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据统计,美国80%的资金投入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15%的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只有5%的资金投入一般产业。日本、西欧各工业化国家也大致如此。
——李海舰《为什么说结构升级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材料3: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坚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振兴科技,培养人才。
一一引自《十五计划纲要》
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68.据材料1、3说明,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69.根据材料1、2说明,科技是国民经济动力的依据。
【参考答案】
科技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依据主要有下列方面:
①科技进步已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源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正在兴起一场科技革命,科学研究与创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经济增长因素中生产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科技创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则在持续上升。
②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主要手段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在于技术结构升级,亦即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③科技进步是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根源所在。目前,世界范围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由过去单纯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向高新技术要素竞争。为了争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基本国策。可以说,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的主流。
④科技进步使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经济过度增长将导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从而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现在,科技进步将使人类的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转向主要依靠智力资源,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转向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70.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wWw.KAo8.Cc
【参考答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二)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温家宝总理赴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温家宝的欧洲之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一场“温总理旋风”在美丽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温总理的这次欧洲之旅是一次“信心之旅”,他给人们带来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
根据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71.温总理的“信心之旅”惊艳欧洲。请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信心”源自何处?
【参考答案】
第一,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是信心的前提。第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我国正处在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时期,市场前景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三,中国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有众多的人才优势。分配制度的完善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是发展信心的重要条件。第四,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方针,能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经济安全。
72.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畅谈中国传统文化。这其中,温总理引用了数个中国古典名言,并赋予了这些名言新的现实意义。如“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请分析这些名言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参考答案】
第一,"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告诉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社会进步。第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体现的是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三,"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说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统一(或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3.从国际组织的三种分类方法看,欧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
【参考答案】
欧盟是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经济实力强大。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74.中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参考答案】
①中欧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主张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六、公文改错题(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本题共10分。)
新上任的××局办公室何主任收到了一份“请示”,阅读后在公文首页的空白处写上“请张××局长、李××副局长共同阅示”的拟办意见,然后交给两位领导批办。张××局长批示了“请人事处和财务处共同处理”的具体意见,李××副局长只在公文上签注了自己的名字。
以上公文处理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何主任的拟办意见的位置不正确。应将拟办意见填写在加贴公文首页的"文件处理单"的拟办栏,以保证公文页面的整洁。
(2)何主任的拟办意见不正确,应拟定某一位作为主批人,因为正副局长职权不同,各位领导应批办自身职权范围内的公文,否则会降低批办效率。
(3)张局长的批办意见不明确,应明确公文中的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便公文的执行,避免承办单位之间相互扯皮和推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行政职...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卷(2)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行政职... 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答案(2)
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模拟... 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模拟题(1)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题及答案(四)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题及答案(三)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 2013年413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练习题(32)
福建省2014年公务员《行测》... 福建省2014年公务员《行测》备考练习题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