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级会计实务基础题辅导:存货(一)及例题解析
08-20
0

2010初级会计实务基础题辅导:存货(一)及例题解析

  一、存货概述

  (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二)存货成本的确定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存货的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中:

  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存货的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相应的教育费附加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例题29】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4.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 )万元。(2007年考题)

  A.27 B. 29 C.29.25 D.31.25

  【答案】A

  【解析】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25+2=27(万元)。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例题30】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月购入甲材料2060公斤,每公斤单价(含增值税)50元,另外支付运杂费35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60公斤,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620元。该批材料入库的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 )元。(2008年考题)

  A.50 B.51.81 C.52 D.53.56

  【答案】D

  【解析】该批材料入库的实际单位成本=(2060×50+3500+620)/(2060-60)=53.56(元/公斤)。

  【例题31】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所以存货采购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均不会发生变化。( )

  【答案】×

  【解析】存货采购总成本不会发生变化,但单位成本会发生变化。

  【例题32】下列各项,构成工业企业外购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

  A.买价 B.运杂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答案】ABCD

  【解析】购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33】某商品流通企业采购甲商品100件,每件售价2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为34万元,另支付采购费用10万元。该企业采购的该批商品的总成本为( )万元。

  A.200 B.210 C.234 D.244

  【答案】B

  【解析】总成本=100×2+10=210(万元)。

  【例题34】下列项目中,一般纳税企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C.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 D.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

  【答案】ABD

  【解析】购入存货支付的关税和自制存货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应计入存货成本,委托加工材料发生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计入存货成本。

  2.存货的加工成本

  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人员的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3.存货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企业设计产品发生的设计费用通常应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应计入存货的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产成品、在产品、半成品等自制或需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构成。

  存货成本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存货的成本,实务中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1)购入的存货,其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挑选整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和其他费用。

  (2)自制的存货,包括自制原材料、自制包装物、自制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及库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包括加工后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加工的往返运输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费。

  但是,下列费用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存货成本。如由于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费用的发生无助于使该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确认为当期损益。

  2.仓储费用,指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成本。

  3.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

  【例题35】下列项目中,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有( )。

  A.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B.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C.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D.存货的加工成本

  【答案】ACD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日常工作中,企业发出的存货,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2.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例题36】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2006年3月1日结存A材料200吨, 每吨实际成本为200元;3月4日和3月17日分别购进A材料300吨和400吨,每吨实际成本分别为180元和220元;3月10日和3月27日分别发出A材料400吨和350吨。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 )元。(2006年考题)

  A.30000 B.30333 C.32040 D.33000

  【答案】D

  【解析】3月10日发出材料成本为200×200+200×180=76000(元);3月27日发出材料成本为100×180+250×220=73000(元);则A材料月末账面余额为(400-250)×220=33000(元)。

  【例题37】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2008年考题)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D

  【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都是2月10日购入的原材料,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0=11000(元)。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例题38】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元。(2007年考题)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例题39】甲公司2008年12月份A商品有关收、发、存情况如下:

  (1)12月1日结存3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

  (2)12月8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2万元。

  (3)12月10日发出400件。

  (4)12月20日购入300件,单位成本为2.3万元。

  (5)12月28日发出200件。

  (6)12月31日购入200件,单位成本为2.5万元。

  要求:

  (1)用先进先出法计算A商品2008年12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2)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008年12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3)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A商品2008年12月份发出存货的成本和12月31日结存存货的成本。

  【答案】

  (1)

  本月可供发出存货成本=300×2+200×2.2+300×2.3+200×2.5=2230(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300×2+100×2.2)+(100×2.2+100×2.3)=1270(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230-1270=960(万元)。

  (2)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2230÷(300+200+300+200)=2.23(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400+200)×2.23= 1338(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230-1338=892(万元)。

  (3)

  12月8日购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2+200×2.2)÷(300+200)= 2.08(万元)。

  12月1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400×2.08= 832(万元)。

  12月20日购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2.08+300×2.3)÷(100+300)= 2.245(万元)。

  12月28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245=449(万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832+449=1281(万元)。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2230-1281=949(万元)。

  二、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不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原材料具体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page]

  (一)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1.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由于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库的时间与付款的时间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1)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

  P80【例2-20】甲公司购入C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0 000元,增值税额85 000元,另对方代垫包装费1 0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C材料 50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

  贷:银行存款 586 000

  本例属于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的采购业务,企业材料已验收入库,因此应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例2-21】甲公司持银行汇票1 874 000元购入D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1 600 000元,增值税额272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2 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D材料 1 60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72 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 1 874 000

  【例2-22】甲公司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购入E材料一批,货款40 000元,增值税6 8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5 000元,款项在承付期内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E材料 4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 800

  贷:银行存款 51 800

  (2)发票账单已到、材料未到

  P80~81【例2-23】【例2-24】

  【例2-23】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F材料一批,发票及账单已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 000元,增值税额3 400元。支付保险费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 2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银行存款 24 400

  本例属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材料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采购业务,应通过“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待材料到达、入库后,再根据收料单,由“在余物资”科目转入“原材料”科目核算。

  【例2-24】承【例2-23】,上述购入的F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21 000

  贷:在途物资 21 000

  (3)材料已到、发票账单未到

  P81【例2-26】甲公司采用委托收款结算方式购入H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账单尚未收到也无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暂估价值为30 000元。

  借:原材料 30 0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 000

  贷:原材料 30 000

  【例2-27】承【例2-26】,上述购入的H材料于次月收到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31 000元,增值税额5 270元,对方代垫保险费2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

  借:原材料——H材料 3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270

  贷:银行存款 38 270

  (4)采用预付货款的方式采购材料

  P82【例2-28】根据与某钢厂的购销合同规定,甲公司为购进J材料向该钢厂预付100 000元贷款的80%,计80 000元,已通过汇兑方式汇出。

  借:预付账款 80 000

  贷:银行存款 80 000

  【例2-29】承【例2-28】,甲公司收到该钢厂发运来的J材料,已验收入库。有关发票账单记载,该批货物的货款100 000元,增值税额17 000元,对方代垫包装费3 000元,所欠款项以银行存款付讫。

  (1) 材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J材料 10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预付账款 120 000

  (2) 补付货款时:

  借:预付账款 40 000

  贷:银行存款 40 000

  2.发出材料

  【例2-30】丁公司2007年3月1日结存B材料3 0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元;3月5日和3月20日分别购入该材料9 000公斤和6 0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分别为11元和12元;3月10日和3月25日分别发出该材料10 500公斤和6 000公斤。按先进先出法核算时,发出和结存材料的成本如表2-2所示。

  表2-2 金额单位:元

  【例2-31】承【例2-30】,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B材料的成本如下:

  B材料平均单位成本=(30000+171000)/(3000+15000)=11.17(元)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16 500×11.17=184 305(元)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30 000+171 000-184 305=16 695(元)

  【例2-32】承【例2-30】,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B材料的成本如下:

  第一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30000+99000)/(3000+9000)=10.75(元)

  第一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 500×10.75=112 875(元)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 500×10.75=16 125(元)

  第二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16125+72000)/(1500+6000)=11.75(元)

  第二批发货的存货成本=6 000×11.75=70 500(元)

  当时结存的存货成本=1 500×11.75=17 625(元)

  B材料月末结存1 500公斤,月末库存存货成本为17 625元;本月发出存货成本合计为183 375(112 875+70 500)元。

  【例2-33】甲公司根据“发材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1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K材料5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K材料4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K材料5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K材料4 000元,计549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500 000

  ——辅助生产成本 4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管理费用 4 000

  贷:原材料——K材料 549 000

  【例题40】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发出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价。运输费不考虑增值税。

  2006年4月,与A材料相关的资料如下:

  (1)1日,“原材料—A材料”科目余额20000元(共2000公斤,其中含3月末验收入库但因发票账单未到而以2000元暂估入账的A材料200公斤)。

  (2)5日,收到3月末以暂估价入库A材料的发票账单,货款1 800元,增值税额306元,对方代垫运输费400元,全部款项已用转账支票付讫。

  (3)8日,以汇兑结算方式购入A材料3000公斤,发票账单已收到,货款36000元, 增值税额6120元,运输费用1 000元。材料尚未到达,款项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4)11日,收到8日采购的A材料,验收时发现只有2950公斤。经检查,短缺的50公斤确定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A材料验收入库。

  (5)18日,持银行汇票80000元购入A材料5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49500元,增值税额为8415元,另支付运输费用20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6)21日,基本生产车间自制A材料50公斤验收入库,总成本为600元。

  (7)30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4月份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领用A材料6000公斤,车间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00公斤,企业管理部门领用A材料1000公斤。

  要求:

  (1)计算甲企业4月份发出A材料的单位成本。

  (2)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企业4月份与A材料有关的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元表示)(2006年考题)

  【答案】

  (1)发出A材料的单位成本=(20000-2000+2200+37000+51500+600)/ (2000+2950+5000+50)=109300/10000=10.93(元/公斤)

  (2)

  ① 借:应付账款 2000

  贷: 原材料 2000

  ② 借:原材料 2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6

  贷:银行存款 2 506

  ③ 借:在途物资 37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120

  贷:银行存款 43120

  ④ 借:原材料 37000

  贷:在途物资 37000

  ⑤ 借:原材料 51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415

  银行存款 20085

  贷:其他货币资金 80000

  ⑥ 借:原材料 600

  贷:生产成本 600

  ⑦ 借:生产成本 65580

  制造费用 10930

  管理费用 10930

  贷:原材料 8744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考试用书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考试用书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常见...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常见问题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考场设置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考场设置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证书样本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证书样本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_劳动合同法专题及解析(2)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相关政策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相关政策
中级会计师考试:成绩管理 2012年中级会计师考试:成绩管理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教材用书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指南:教材用书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_房产税法律制度及例题(9)
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条件 2013年初级会计职称报考指南:报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