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病例
10-05
0

1、临床资料

收集1994?10/2004?09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其中男性21例,女性2例(男∶女≈10.5∶1);右侧16例(69%),左侧4例(17%),双侧3例(14%);年龄1~3岁12例(52%),4~8岁8例(34%),9~10岁3例(14%);合并隐匿性阴茎1例;尿道下列1例。术中发现双疝囊斜疝17例(73%),三疝囊斜疝5例(22%),四疝囊斜疝1例(5%);伴发右侧睾丸下降不全5例(22%)。

3例双侧腹股沟斜疝者均为右侧双疝囊斜疝,左侧单疝囊斜疝。单侧腹股沟斜疝仅行患侧手术,双侧斜疝均行一期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3岁以下小儿行耻骨结节上腹横纹处横切口,较大的患儿则行腹股沟斜切口,手术中往往首先切开的是远端的疝囊,可见疝囊壁肥厚,囊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有时在疝囊各壁可见大小不同的囊腔,腔之间有交通支,与腹腔交通是内侧的真性疝囊;有时首先切开远侧疝囊,在试图分离疝囊时将近侧的真性疝囊切开。

术中均行单纯真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多疝囊之囊壁可切除或部分切除或不做特殊处理。5例伴发右侧睾丸下降不全者同期行肉膜囊法睾丸下降术。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经1~6a随访未见疝复发。

2、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均为斜疝[1],斜疝的疝囊可分为睾丸疝、精索疝和混合性疝三种。多发性疝囊斜疝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属于混合性斜疝中的一类。也有人认为多疝囊斜疝的发生于后天因素有关。根据疝囊的数量分为双疝囊斜疝和多疝囊斜疝;根据疝囊的位置和形态可分为重叠型、串联型和内翻型。文献报道尚有两个独立内环的真性双疝囊斜疝。多发性疝囊斜疝的临床表现与单疝囊斜疝并无显著性差异,术前一般难于确定诊断。但如仔细检查可以发现,多疝囊斜疝还纳后阴囊内仍可触及一较小的囊性包块,透光试验阳性。因有疝块存在,故它有不同于一般的交通性鞘膜积液,后者块状物的增大与消失过程比较缓慢。

手术时一般多先切开后囊,其特点为囊壁肥厚,腔内有少量积液,与腹腔无交通支,近端后壁上有时可见一唇状突起,且疝囊后壁远离精索。如遇上述情况,切开唇状突起,即能发现真性疝囊。内翻型多发性疝囊,切开后近端亦可通入腹腔,近为一盲囊,将其提出内环口切开即可发现真性疝囊。术中不需切除多余的疝囊,行真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即可,应仔细止血,以防术后阴囊血肿。

手术中能正确认识多发性疝囊斜疝,是提高腹股沟斜疝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应沿精索走向进行分离,寻找真性疝囊,注意勿损伤膀胱,小儿腹股沟斜疝行真性疝囊高位结扎即可,不需做特殊修补。对于成年人腹股沟斜疝,手术过程中亦应仔细解剖腹股沟区,注意检查有无多疝囊斜疝存在的可能,应常规以食指自内环口深入腹腔,确定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检查其内侧有无筋膜缺损及有无多余的囊腔。成年人腹股沟多疝囊斜疝应行疝修补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减少疝的复发率[2]。

编辑推荐: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骨外科专业考前精选试题汇总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贵州省乡镇卫生院晋升副高放宽条... 2015年贵州省乡镇卫生院晋升副高放宽条件
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副高职... 江西省2015年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副高职称论文条件
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正高职... 江西省2015年乡镇卫生院申报医学正高职称论文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系列正高级职...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系列正高级职称论文、著作评审条件
贵州省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贵州省2015年副主任医师评审条件
安徽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论文新... 2015年安徽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标准论文新规定
四川省县以下医疗机构评审论文的... 2015年四川省县以下医疗机构评审论文的要求
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申报... 2015年辽宁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论文条件(破格正高)
河南省申报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论文... 2015年河南省申报主任医师任职资格论文评审条件
甘肃省申报医学副高级职称论文刊... 2015年甘肃省申报医学副高级职称论文刊物评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