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级会计实务基础辅导:存货(三)及例题解析
【例2-47】承【例2-46】,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上述量具的加工费用20 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例2-48】承【例2-46】和【例2-47】,甲公司收回由某量具厂代加工的量具,以银行存款支付运杂费2 500元。该量具已验收入库,其计划成本为110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 支付运杂费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2 500
贷:银行存款 2 500
(2) 量具入库时: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11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97 500
材料成本差异 12 500
【例2-49】甲公司委托丁公司加工商品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100 000件,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1月20日,发出材料一批,计划成本为6 00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3%。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①发出委托加工材料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6 000 000
贷:原材料 6 000 000
②结转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 18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180 000
(2)2月20日,支付商品加工费120 000元,支付应当交纳的消费税660 000元,该商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消费税可抵扣,甲公司和丁公司均为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委托加工物资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60 000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0 400
贷:银行存款 800 400
(3)3月4日,用银行存款支付往返运杂费10 000元。
借:委托加工物资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4)3月5日,上述商品100 000件(每件计划成本为65元)加工完毕,公司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借:库存商品 6 50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 950 000
材料成本差异 550 000
【例题47】应交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按规定准予抵扣的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消费税,应当记入( )。(2006年考题)
A.生产成本 B.应交税费
C.主营业务成本 D.委托加工物资
【答案】B
【解析】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其所负担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如果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用于连续生产的,应将所负担的消费税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按规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费品销售后所负担的消费税。
【例题48】一般纳税人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材料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其发生的下列支出中,不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的是( )。(2008年考题)
A.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B.支付给受托方的加工费
C.支付给受托方的增值税 D.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答案】C
【解析】支付给受托方的增值税应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不应计入委托加工材料成本。
【例题49】下列各项,构成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2007年考题)
A.加工中实际耗用物资的成本
B.支付的加工费用和保险费
C.收回后直接销售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D.收回后继续加工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
【答案】ABC
【解析】收回后继续加工物资的代收代缴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例题50】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用于连续生产的应税消费品。甲、乙两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甲企业对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有关资料如下:
(1)甲企业发出材料一批,计划成本为7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2)按合同规定,甲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加工费4600元(不含增值税),以及相应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3)甲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往返运杂费600元(不考虑增值税进项税额)。
(4)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完成后的材料计划成本为80000元,该批材料已验收入库。
要求:(1)计算甲企业应支付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编制甲企业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支付有关税费和入库有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账户需列出明细账,增值税需列出专栏)。
【答案】
(1)应支付的增值税=4600×17%=782元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
=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应支付的消费税=(70000+70000×2%+4600)÷(1-5%)×5%=4000元
(2)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①借:委托加工物资 71400
贷:原材料 70000
材料成本差异 1400
②借:委托加工物资 4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82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000
贷:银行存款 9382
③借:委托加工物资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④借:原材料 80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76600
材料成本差异 3400
六、库存商品
(一)库存商品的内容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二)库存商品的核算
1.验收入库商品
对于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企业,当库存商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2.销售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应结转其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例2-50】甲公司“商品入库汇总表”记载,某月已验收入库Y产品1 000台,实际单位成本5 000元,计5 000 000元;Z产品2 000台,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计2 000 000元。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库存商品——Y产品 5 000 000
——Z产品 2 000 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Y产品) 5 000 000
——基本生产成本(Z产品) 2 000 000
【例2-51】甲公司月末汇总的发出商品中,当月已实现销售的Y产品有500台,Z产品有1 500台。该月Y产品实际单位成本5 000元,Z产品实际单位成本1 000元。在结转其销售成本时,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000
贷:库存商品——Y产品 2 500 000
——Z产品 1 500 000
【例题51】下列各项,不会引起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变动的是( )。(2006年考题)
A.已发出商品但尚未确认销售收入
B.已确认销售收入但尚未发出商品
C.已收到材料但尚未收到发票账单
D.已收到发票账单并付款但尚未收到材料
【答案】A
【解析】企业发出商品但是尚未确认销售收入,应通过“发出商品”科目核算,而“发出商品”科目的期末余额应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反映,因此不会引起企业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变动。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还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等方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是指根据本期销售净额乘以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毛利率匡算本期销售毛利,并据以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 ×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例2-52】某商场2007年4月1日针织品存货1 800万元,本月购进3 00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3 400万元,上季度该类商品毛利率为25%。本月已销商品和月末库存商品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月销售收入=3 400(万元)
销售毛利=3 400×25%=850(万元)
本月销售成本=3 400-850=2 550(万元)
库存商品成本=1 800+3 000-2 550=2 250(万元)
【例题52】某企业存货的日常核算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该企业2009年1月份实际毛利率为30%,本年度2月1日的存货成本为1200万元,2月份购入存货成本为2800万元,销售收入为3000万元,销售退回为300万元。该企业2月末存货成本为( )万元。
A.1300 B.1900 C.2110 D.2200
【答案】C
【解析】销售毛利=(3000-300)×30%=810万元,2月末存货成本=1200+2800-(3000-300-810)=2110万元。
【例题53】乙公司属于商品流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售价中不含增值税。该公司只经营甲类商品并采用毛利率法对发出商品计价,季度内各月份的毛利率根据上季度实际毛利率确定。该公司200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甲类商品有关的资料如下:
(1)2004年第一季度累计销售收入为600万元、销售成本为510万元,3月末库存商品实际成本为400万元。
(2)2004年第二季度购进甲类商品成本880万元。
(3)2004年4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300万元。
(4)2004年5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00万元。
(5)假定2004年6月末按一定方法计算的库存商品实际成本42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下列指标:
(1)计算乙公司甲类商品2004年第一季度的实际毛利率。
(2)分别计算乙公司甲类商品2004年4月份、5月份、6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甲类商品第一季度的实际毛利率=600(600-510)=15%
(2)①甲类商品2004年4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300×(1-15%)=255万元
②甲类商品2004年5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500×(1-15%)=425万元
③甲类商品2004年6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400+880-420-(255+425)=180万元
(2)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一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page]
【例2-53】某商场2007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万元,售价总额为110万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万元,售价总额为9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万元。有关计算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10+15)/(110+90)×100%=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120×12.5%=15(万元)
本期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120-15=105(万元)
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100+75-105=70(万元)
【例题54】某商场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本月月初库存商品进价成本总额30万元,售价总额46万元;本月购进商品进价成本总额40万元,售价总额5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售价总额80万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该商场本月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46 B.56 C.70 D.80
【答案】 B
【解析】本月销售商品的实际成本=80×(30+40)/(46+54)=56(万元)。
【例题55】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库存商品时,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商品进销差价率。 ( ) (2007年考题)
【答案】×
【解析】应乘以成本率,而不是商品进销差价率。
七、存货清查
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存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借方登记存货的盘亏、毁损金额及盘盈的转销金额,贷方登记存货的盘盈金额及盘亏的转销金额。企业清查的各种存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存货清查发生盘盈和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期末处理后该账户无余额。核算时分两步:第一步,批准前调整为账实相符;第二步,批准后结转处理。
(一)存货盘盈的核算
【例2-54】甲公司在财产清查中盘盈J材料1 0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60元,经查属于材料收发计量方面的错误。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批准处理前:
借:原材料 6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0 000
(2)批准处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60 000
贷:管理费用 60 000
(二)存货盘亏的核算
【例2-55】甲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K材料5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200元,经查属于一般经营损失。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000
贷:原材料 100 000
(2) 批准处理后
借:管理费用 10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00 000
【例2-56】甲公司在财产清查中发现毁损L材料300公斤,实际单位成本100元,经查属于材料保管员的过失造成的,按规定由其个人赔偿20 000元,残料已办理入库手续,价值2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 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0 000
贷:原材料 30 000
(2) 批准处理后:
① 由过失人赔偿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2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0 000
②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2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 000
③ 材料毁损净损失:
借:管理费用 8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8 000
【例2-57】甲公司因台风造成一批库存材料毁损,实际成本70 000元,根据保险责任范围及保险合同规定,应由保险公司赔偿50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批准处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70 000
贷:原材料 70 000
(2)批准处理后:
借:其他应收款 50 000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20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70 000
【例题56】企业对于已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存货盘亏及毁损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
A.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B.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C.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存货损失 D.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
【答案】A
【解析】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扣除残料价值和应由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八、存货减值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其中,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57】某企业20×7年3月31日,乙存货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加工该存货至完工产成品估计还将发生成本为2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为2万元,估计用该存货生产的产成品售价为110万元。假定乙存货月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20×7年3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2007年考题)
A.-10 B.0 C.10 D.12
【答案】D
【解析】20×7年3月31日该存货可变现净值=110-20-2=88万元,其成本为100万元,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0-88=12(万元)。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转回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时,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
【例2-58】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材料的账面金额为100 000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80 000元,由此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0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000
假设2008年6月30日,×材料的账面金额为100 000元,由于市场价格有所上升,使得×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5 000元,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5 000元。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存货跌价准备 15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15 000
企业结转存货销售成本时,对于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例题58】A公司某项库存商品2008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2009年1月20日,A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售价为9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5.3万元,收到款项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出售商品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银行存款 105.3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
贷:库存商品 100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