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题)
1、关于抗疟药,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C】
A、氯喹对阿米巴痢疾有效
B、氯喹可根治间日疟
C、青蒿素治疗疟疾最大缺点是复发率高
D、伯氨喹可用作疟疾病因性预防
E、乙胺嘧啶能引起急性溶血贫血
2、进入疟区时,作为病因性预防的常规用药是【C】
A、伯氨喹
B、氯喹
C、乙胺嘧啶
D、周效磺胺
E、奎宁
3、对奎宁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D】
A、最早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B、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
C、主要用于耐氯喹或耐多药的恶性疟
D、每周服药一次,用于病因性预防
E、可出现心肌抑制作用
4、某疟疾病患者突然出现昏迷,给予二盐酸奎宁静滴抢救,抢救过程中,病人又出现寒战,高热,血红蛋白尿,应改下列哪药继续抢救【E】
A、氯喹
B、甲氟喹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青蒿素
5、疗效高,生效快,控制疟疾症状首选【A】
A、氯喹
B、奎宁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甲氟喹
6、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的传播药是【C】
A、氯喹
B、奎宁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甲氟喹
7、可用于治疗阿米巴肝脓肿的药是【A】
A、氯喹
B、奎宁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甲氟喹
8、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是【D】
A、氯喹
B、奎宁
C、伯氨喹
D、乙胺嘧啶
E、甲氟喹
9、对肠内外阿米巴病均有效的药物是【B】
A、氯喹
B、甲硝唑
C、二氯尼特
D、喹碘方
E、乙酰胂胺
10、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是【E】
A、乙酰胂胺
B、氯喹
C、依米丁
D、二氯尼特
E、甲硝唑
11、某患者,近期出现腹痛、腹泻、粪便有脓血,粪检出阿米巴滋养体,甲硝唑治疗后症状消失,为防止复发选下列何药【C】
A、甲硝唑
B、替硝唑
C、二氯尼特
D、氯喹
E、依米丁
12、可引起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的抗阿米巴病药是【C】
A、甲硝唑
B、氯喹
C、喹碘方
D、二氯尼特
E、依米丁
13、对厌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的抗阿米巴病药是【A】
A、甲硝唑
B、氯喹
C、喹碘方
D、二氯尼特
E、依米丁
14、对吡喹酮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C】
A、是广谱抗吸虫药
B、是驱绦虫药
C、用后多数病人出现心电图改变
D、高效,低毒疗程短,口服有效是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
15、对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绦虫感染均有效的药物是【A】
A、甲苯达唑
B、吡喹酮
C、哌嗪
D、噻嘧啶
E、氯硝柳胺
16、治疗囊虫病和包虫病的首选药是【E】
A、甲苯哒唑
B、哌嗪
C、噻嘧啶
D、阿苯达唑
E、氯硝柳胺
17、对阿苯达唑不良反应的描述哪点是不正确的【B】
A、白细胞减少
B、肾损伤
C、头痛,发热,皮疹
D、癫痫发作
E、视力障碍,颅内压升高
18、胆汁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10~20倍的药物是【D】
A、氯霉素
B、多西环素
C、土霉素
D、四环素
E、米诺霉素
19、能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是【A】
A、氯霉素
B、多西环素
C、土霉素
D、四环素
E、米诺霉素
20、能引起骨、牙发育障碍的药物是【D】
A、氯霉素
B、多西环素
C、土霉素
D、四环素
E、米诺霉素
21、喹诺酮类抗菌药抑制【E】
A、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B、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
C、细菌RNA多聚酶
D、细胞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
E、细菌DNA螺旋酶
22、哪种喹诺酮类药比较适用于肺部感染【B】
A、诺氟沙星
B、氧氟沙星
C、依诺沙星
D、培氟沙星
E、吡哌酸
23、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唑组成复方新诺明的理论基础是【E】
A、促进吸收
B、促进分布
C、减慢排泄
D、升高血药浓度
E、两药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24、影响胎儿和婴儿软骨发育,孕妇及哺乳妇女不宜用【B】
A、四环素类
B、喹诺酮类
C、磺胺类
D、硝基呋喃类
E、TMP
25、磺胺药抗菌机制是【C】
A、抑制DNA螺旋酶
B、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C、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改变膜通透性
E、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26、男性患者,67岁,有冠心病史,服双香豆素预防血栓形成,近日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某种抗感染药,5天后皮下有多处出血点,这种抗感染药可能是【B】
A、磺胺嘧啶
B、依诺沙星
C、TMP
D、麦迪霉素
E、氨苄西林
27、抗菌增效剂是【A】
A、甲氧苄啶
B、磺胺多辛
C、呋喃唑酮
D、磺胺嘧啶
E、环丙沙星
28、关于βˉ内酰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C】
A、抑制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
B、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C、抑制细菌的自溶酶活性
D、阻碍菌细胞壁粘肽合成
E、菌体膨胀变形
29、哪项不是对βˉ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原因【C】
A、细菌产生βˉ内酰胺酶
B、PBPs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
C、PBPs数量减少
D、菌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E、细菌缺少自溶酶
30、青霉素G最适于治疗【D】
A、伤寒,副伤寒
B、肺炎杆菌性肺炎
C、布氏杆菌病
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E、细菌性痢疾
31、耐青霉素G金葡菌感染可选用【A】
A、苯唑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
B、多粘菌素,红霉素,头孢氨苄
C、氨苄西林,红霉素,林可霉素
D、头孢氨苄,红霉素,四环素
E、羧苄西林,头孢氨苄,庆大霉素
32、可治疗伤寒的青霉素类药是【E】
A、苄青霉素
B、苯唑西林
C、羧苄西林
D、替卡西林
E、氨苄西林
33、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禁用【D】
A、青霉素G
B、耐酶青霉素类
C、广谱青霉素
D、第一代头孢菌素
E、第三代头孢菌素
34、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是【B】
A、头孢氨苄
B、头孢他定
C、头孢孟多
D、头孢噻吩
E、头孢哌酮
35、哪种疾病用青霉素治疗可引起赫氏反应【E】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C、大叶性肺炎
D、气性坏疽
E、梅毒
36、克拉维酸因具哪种特点可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B】
A、抗菌谱广
B、是广谱βˉ内酰胺酶抑制剂
C、与阿莫西林竞争肾小管分泌
D、使阿莫西林口服吸收更好
E、使阿莫西林毒性降低
37、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
A、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强于第一、二代
B、对绿脓杆菌及厌氧菌有效
C、对βˉ内酰胺酶稳定性高
D、脑脊液中可渗入一定量
E、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38、男性患者,30岁,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右肺下叶实变,青霉素试敏可疑,宜选用【B】
A、头孢曲松
B、青霉素V口服
C、红霉素静点
D、林可霉素
E、青霉素G静点
39、女婴,5天,发烧昏迷入院,皮肤黄染,囟门饱满,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应首选【A】
A、氯霉素
B、青霉素G
C、磺胺嘧啶
D、头孢哌酮
E、庆大霉素
40、在第一代头孢菌素中肌注后血药浓度最高的是【A】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头孢他定
D、头孢哌酮
E、头孢噻肟
41、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的是【A】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头孢他定
D、头孢哌酮
E、头孢噻肟
42、主要用于肠杆菌属及厌氧菌群引起的严重感染的是【B】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头孢他定
D、头孢哌酮
E、头孢噻肟
43、绿脓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用【C】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头孢他定
D、头孢哌酮
E、头孢噻肟
44、大环内酯类对下述哪类细菌无效【C】
A、G+菌
B、G-球菌
C、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D、军团菌
E、衣原体,支原体
45、金葡菌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最佳选用【D】
A、阿莫西林
B、红霉素
C、头孢曲松
D、林可霉素
E、万古霉素
46、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合用可【E】
A、扩大抗菌谱
B、增强抗菌活性
C、降低毒性
D、降低细菌耐药性
E、竞争结合部位,相互拮抗
47、男性患者2岁,高热,呼吸困难,双肺散在小水泡音,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青霉素试敏(+),宜用【E】
A、氯霉素
B、四环素
C、头孢唑啉
D、磺胺嘧啶
E、红霉素
48、6岁,女性患者,高热,惊厥,神志不清,颈项强直,病理反射(+),脑脊液压力高,脓性,不宜用【B】
A、青霉素G
B、麦迪霉素
C、磺胺嘧啶
D、氯霉素
E、氨苄西林
49、与菌细胞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及(或)mRNA移位的抗生素是【A】
A、红霉素
B、万古霉素
C、林可霉素
D、头孢唑啉
E、庆大霉素
50、与菌细胞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抗生素是【C】
A、红霉素
B、万古霉素
C、林可霉素
D、头孢唑啉
E、庆大霉素
51、抑制菌细胞壁合成的胞浆膜阶段的抗生素是【B】
A、红霉素
B、万古霉素
C、林可霉素
D、头孢唑啉
E、庆大霉素
52、下列哪项不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C】
A、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
B、水溶性好,性质稳定
C、对G+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D、对G-需氧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E、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杀菌剂
53、氨基糖苷类药物在体内分布浓度较高的部位是【C】
A、细胞内液
B、血液
C、肾脏皮质
D、脑脊液
E、结核病灶的空洞中
54、首选链霉素的疾病是【A】
A、鼠疫
B、布氏杆菌病
C、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
D、浸润性肺结核
E、立克次体病
55、耳、肾毒性最大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E】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西索米星
D、奈替米星
E、新霉素
56、耳、肾毒性最低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是【D】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西索米星
D、奈替米星
E、新霉素
57、女患者,25岁,不明原因发热二月入院,贫血貌,杵状指,皮肤粘膜有多处小出血点,入院时,三尖瓣区有Ⅲ级吹风样杂音,近日消失,脾大,有压痛,血液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拟用青霉素G和下列之一药合用宜选用【A】
A、链霉素
B、阿米卡星
C、奈替米星
D、红霉素
E、羧苄西林
58、男患者,32岁,近十天小便灼痛,经查为淋球菌感染,患者对青霉素有过敏史,宜选用【C】
A、红霉素
B、氨苄青霉素
C、大观霉素
D、链霉素
E、多粘菌素
5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呋塞米【B】
A、增加肾毒性
B、增加耳毒性
C、延缓耐药性产生
D、增强抗菌活性
E、增加神经-肌肉接头阻滞
60、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骨骼肌松弛药【E】
A、增加肾毒性
B、增加耳毒性
C、延缓耐药性产生
D、增强抗菌活性
E、增加神经-肌肉接头阻滞